临行前反复叮嘱
知子莫过于父。龚丽正深知儿子龚自珍的心性,恃才傲物,锋芒太露,喜欢放言高论,抨击时政。儿子早就对现行的科举制度极度不满,对朝廷吏治腐败、老朽昏聩当道不满,如果进京后言行不慎,甚或科场中写些不合时宜的话,功名事小,还会给家庭带来麻烦。临行,他把儿子叫到跟前又反复叮嘱一番,“你已经历过四次科场了,应该说场屋中的事情十分了解了。你说说首次小挫,二、三次败北的原因何在?”父亲盯着儿子问道。龚自珍略加思忖,然后说道:“科场内幕,无从可知。但儿子想,原因在制度本身。文章优劣,本来就是见仁见智、难有定评的事情。衡文全凭考官的眼光,标准实在难定。喜欢华美者,以艳丽为优;喜欢淡雅者,以质朴为优;立意更是以自己的是非为是非,深合己见者然之,不合己见者非之。好文章遇见盲试官,字字珠玉也是枉然。前三次的文章大概不合房考、座主的胃口,所以名落孙山。去年恩科,儿子觉得文章并不十分满意,却深得房师赞许。大概是他对儿子的文章有所偏爱,这便是‘半由人事半由天’的意思。”
“那你想想,究竟是哪些地方不合考官的胃口呢?”父亲仍然盯着儿子,板着面孔问道。 自珍想不到父亲会沿着这一话题穷追不舍,只好说道:“儿子不知,请父亲明示。”
父亲望着儿子不安的样子,稍微放松了口气,慢慢说道:“荣任考差的官员,必须两榜出身,多自翰苑中来,必是功令高手。第一,选文严格按八股规范;第二,翰苑养成雍容、持重之气,绝不选标新立异之文。你想想,你的文章是不是有什么不合时宜的话?科举考试,不是大臣议政,不要动不动就指摘时弊。一介书生,空发议论,能起什么作用?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自珍连忙答道:“儿子明白了。”其实他心中很不服气,只是不敢和父亲争辩罢了。“你知道宋朝的柳永何以屡试不第吗?”父亲又问儿子。自珍应声答道:“儿子知道。听说他讲过一些鄙薄功名的话。有人把这些话告诉了仁宗皇帝。皇帝听了很不高兴,在他的卷上御笔亲批了‘且着他填词去’六个大字。自此哪位考官也不敢录取他了。”父亲又道:“你和王仲瞿是朋友,他的下场你知道。科场考试名为以文取士,其实并不全是这样。名将周培公,文武全才,科场中得罪了考官,却有人偏偏在他避圣讳缺笔的‘玄’字上加了一点,使他名落孙山。这些事情虽是传言,但宁信其有。进京之后要谨言慎行,不可狂言无忌。我的话你听懂了吗?”
团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