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非凡十年
蹲点调研行~~~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2年09月02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非凡十年
蹲点调研行
静海 勇毅笃行有静气(图)
本报记者 杜洋洋 插画/孟宪东
天津健康产业国际合作示范区。
团泊湖湿地候鸟齐飞。
天津国际网球中心。 插画/孟宪东

  团泊湖畔,花开得灿然,树叶的边角冒出些许秋色……细微处,草木已知秋。秋云乍起时,湖水味、花果香,浅漾在鼻息。

  今日之静海,如约守候在候鸟迁徙的“黄金通道”。湖与河、城与村……构筑起“大美静海”生态格局,凝练着静海人“咬定青山”的执着。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对天津工作提出“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要求。

  渤海之滨高质量发展潮起云涌、激荡澎湃。

  静海,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探索出一条更具韧性、更富活力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认识到短板,大家都表态,下阶段,‘六大攻坚战’怎么干、怎么战……”干脆利落、直奔主题,静海区“六大攻坚战”半年总结部署会上,区委主要领导带领各条战线指挥长,逐个细化工作重点──

  2022新年初始,静海区就将全力打好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治理违法占地、防范债务风险、化解信访积案、全面从严治党“六大攻坚战”摆在重要位置。一系列新举措、硬招法,取得了“连战连胜”。

  招商引资

  招的是“高新” 引的是“强链”

  十年前,人们对静海区产业的认知,大多集中在“钢”字上,产业结构偏重偏旧、新动能增长点“青黄不接”,一度制约着发展的脚步。

  非凡十年,沧海桑田刻印在静海人干事创业的“赶考”路上。一家家“专精特新”“单项冠军”“小巨人”企业正在静海高效运转,一大批强链补链、创新动能的新兴项目相继签约、落户、投产。

  今年1—7月,全区市外内资到位项目217个,累计到位资金76.1亿元,同比增长29.82%,累计签约项目150个,总投资约394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57.33%。

  做好“延”与“新”两篇文章,“产业链招商”为静海区带来“格局之变”……

  静海区是全国最大的焊管加工基地。如今,在优化焊管产业的基础上,静海区着力补链、延链、强链,重点发展装配式、光伏支架等高附加值产业。

  多维绿建科技(天津)有限公司里,来自大邱庄镇的20多吨钢材正在卸车。这些焊管将被加工成装配式建筑构件,投入国家重点项目建设。

  公司总监刘泽锋介绍说:“每年大约有6000多吨大邱庄生产的钢材,被我们应用在装配式产品中。产业链的聚集,极大节约了生产成本,企业的产能效益稳步增长。”

  以钢铁产能为依托,静海区光伏支架1—7月产值达23.8亿元,同比增长77.7%;中铁建大桥局、中新装配等20多家重点企业,集聚静海“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1—7月产值达12亿元。

  据介绍,目前,静海区已形成大健康、循环经济、新材料等9条重点产业链,在链企业810多家。上下游贯通、产业链完整、稳定可靠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建立。

  随着静海区“先进制造创新区”的深入构建,“静海出品、全国名牌”的影响力大幅提升。

  蔡公庄乐器名扬海外,全球每两把萨克斯,就有一把出自静海区;搭建“五金制品出口基地”,焊管、喉箍等金属制品大量出口美国、欧盟、南美、东南亚等约180个国家和地区;中物网搭建产业出口平台,带动京津冀产品出口海外,1—7月出口额3011.29万美元。据海关统计,静海区1—7月出口额81亿元,同比增长2.8%。

  “扶上链、闯新路,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链上的一员,优势产业的支撑作用不断加强,影响力、知名度显著体现,‘静海出品、全国名牌’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静海区发改委主任刘慧武说。

  创新升级

  创的是“新动能” 升的是“好生态”

  “引入高新企业,带动产业格局整体升级。”区合作交流办党组书记、主任刘文闯坦言,做大做强新兴产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静海区,以信创、循环经济、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加速崛起。

  今年以来,融商智能制造产业园已引入工信部信息安全中心天津分中心、大疆无人机、比亚迪佛迪动力等重点项目15个。世界500强企业太平洋建设集团环渤海区域总部、华夏未来静海湾中心、天水智静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一批重点项目落户静海区。

  子牙河畔,“城市矿山”绿树成荫。

  依托子牙经开区,格力钛、新能等节能环保产业聚集发展。目前,园区内再生资源企业161家,精深加工再制造企业97家,新能源材料企业12家,构建起新能源“闭环发展”的运行模式。据统计,到2022年,静海区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值占比下降4.9个百分点,规上战略新兴产业同比增长20.6%。

  子牙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彦江说:“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使更多‘新鲜血液’涌入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快了资源再生效率。”

  “十三五”期间,静海区环保财政资金投入逐年增长,对800多家企业进行升级改造,完成了3000多家“散乱污”企业的分类整治。

  坚定绿色发展,生态、生产、生活相得益彰。

  如今,团泊湖被列入“中国湿地自然保护区名录”。以大运河为中轴,134平方公里的林海循环经济示范区遥相呼应,绘就“东湖西林”的大美格局。

  林海示范区现有苗木1560多万株,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290多万吨,释放氧气260多万吨,林下经济效益可观,先后获得“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国家级首批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等称号。

  随着生态的持续改善,静海区以大运河为依托,确定“一轴两带,一餐多组团”的文旅发展思路,规划了“东湖、西林、运河文化轴”三条旅游带。一批以生态为特色的文旅点位脱颖而出。

  谋福增效

  谋的是“乡村振兴” 增的是“幸福指数”

  “从根儿上讲,乡村振兴,振兴的是产业、造福的是乡亲父老。”区农业农村委主任任永江坦言。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

  静海区高标准实施“一乡一镇、一村一品”。截至目前,在新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构建上,静海区已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2家,农民合作社2149家;培育7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0家农户家庭农场;打造“台头”西瓜、“金星”芝麻油等24个“津农精品”品牌。“炒货之乡”王口镇被认定为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民风淳,乡村美。

  以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抓手,静海区深化拓展集思想引领、道德教化、志愿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城乡基层综合平台,切实发挥其凝聚群众、引导群众的作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静海区在“1+20+415”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的基础上,延伸打造“乡企共建”“镇村共建”等多个特色文明实践基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静海区打造“时代静海”金牌宣讲团,创新“板凳宣讲”“草根宣讲”等宣讲品牌。今年以来,围绕贯彻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迎盛会、铸忠诚、强担当、创业绩”主题学习实践活动工作等主题,开展基层宣讲2000多场,受众达20多万人次。

  静海区广泛开展乡村道路硬化,已修建里巷道路321.21万平方米,村内主干路硬化188.69万平方米;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已创建美丽乡村227个;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已改造建设农村公厕1422座。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17个,完成了290个村街的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修建农村健身广场124个,植树17.5万株,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

  未来,静海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朝着创新发展、生态宜居、文明幸福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静海的发展目标加快迈进,以更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区委书记访谈

  咬定高质量发展不放松

  ──访静海区委书记刘春雷

  中国共产党天津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强调,要牢记领袖嘱托、紧跟核心奋斗,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行,奋力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局面。

  在这继往开来的重要时刻,静海区对推进高质量发展有着怎样的思路和举措,就此,记者采访了静海区委书记刘春雷。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擘画了天津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静海区将以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改革开放、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为目标导向,充分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站在全市大局谋思路、定举措,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静海。”刘春雷说。

  刘春雷表示:“静海区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咬定高质量发展不放松,大力推进产业升级。一方面,我们要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对焊管、自行车等优势产业进行技术改造、产品创新,提高科技含量,努力培育一批百亿、千亿级的产业集群,以及一批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信创、循环经济、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产业,打造中西医‘双航母’医疗集群,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积极抢占创新发展制高点。”

  就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刘春雷说:“我们将以贯彻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动力,全力打好‘招商引资攻坚战’,推进大力度、精准化、高质量招商,着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民生是群众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刘春雷说:“静海区将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同时,大力推动医疗、养老、教育等事业发展,重点针对‘一老一小’,提供更多的普惠性服务供给,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针对全面从严治党,刘春雷表示:“我们将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永葆自我革命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对习近平总书记的绝对忠诚,持续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持不懈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民生新看点

  昔日团泊洼 今朝健康城

  团泊湖畔,约38.55平方公里的天津健康产业国际合作示范区,一个又一个大健康项目拔地而起。

  走进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院一期项目,塔吊旋转往复、车辆往来穿梭。作为天津“十四五”期间为群众办的最大社会事业工程之一,今年年初,该工程已成功封顶,预计今年年底完工。

  如今,中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天津基地、天津中医药大学等重点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全国中医药系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即省部共建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静海区;津静市域(郊)铁路加快建设,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注入生机。

  设施完善、布局优美……国际合作示范区生机盎然,顶级的医疗资源、优质的生态环境、一流的体育设施、完备的养老体系汇聚于此,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气质。

  天津体育学院水上运动中心落户静海区,成为我国北方首个完善的水上项目训练中心。自行车馆、射击馆、综合训练馆等27座国际化体育场馆先后承办国际国内多项重大赛事,是多个“国字号”队伍训练基地。全社会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大健身”格局初步形成,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蓬勃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 激活发展动能

  走进八方电气项目施工现场,机械运转声、敲击声、调度设备的口令声此起彼伏。项目周边,聚集着爱玛、捷安特、富士达等龙头企业。“不只是‘拿地即开工’,各个部门的‘保姆式’服务让项目预期进度提前了几次。”施工现场,项目负责人王治民满心欢喜。

  4月28日土地摘牌、4月29日土地出让合同签订并发放《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静海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举措,使王治民体验了一把“静海效率”。

  今年,静海区新出台《静海区优化营商环境十项举措》,建立“三级包联”制度,组建重点项目服务专班。包联体系下,全区485名领导干部包联企业1151家,解决企业诉求396项。

  见行,更见效。据了解,今年二季度,静海区优化营商环境情况位居全市前列,更有说服力的还是企业家们的点赞。

  据介绍,静海区设立了政务服务代办(帮办)服务机构和“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今年上半年,“政务一网通”行政许可事项“一次办”比例达85.4%,实现企业设立登记0.5天办结,零费用1天办结,网上办事率达到85%,全程电子化登记率达到100%。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