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读书 用蘑菇的语言与生命交谈(图) 2024年12月09日  马肖克

  《一起读童诗——中国诗歌精选》,王宜振主编、黑女品读,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23年8月出版。

  品读经典童诗,要从短小精悍的诗篇中找出诗人以小喻大之心;对诗篇的评点,以诗核为中心,并且给读者留足再创造的空间,让他们体会到探索诗歌内涵的乐趣与收获到自己感悟的喜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起读童诗——中国诗歌精选》,由诗人王宜振主编,黑女品读,精选并点评120首名家经典儿童诗、20首孩子的诗,是诗歌品读的一部佳作。

  王宜振在书中选编的儿童诗包括:想象之诗、成长之诗、哲思之诗、自然之诗……

  想象是诗歌的翅膀。在本书中,诗歌的想象力得到了极大的体现。小诗人姚佳琪的《信》中把泥土、树、果子、风联系起来,树是泥土写的信,果子是信中的文字,风把信中的字读熟了,才读懂了泥土的甜言蜜语;金敏的《拔河》中,太阳和树整天都在拔河;高源《蘑菇的语言》中,雨后草坪上长出的蘑菇是大地给天空的回信。书中所选诗歌中的想象力、奇思妙想,让世间万物都联结到了一起。

  诗人将深情赋予万物,一切都焕发着活泼泼的生命精神。在阅读中,我们感受着诗中生命浪潮的涌动,心中充满了愉悦和感动。

  成长是童年永恒的主题。在逐渐成长中,儿童心理从曲折细微到逐渐舒展,深切敏锐的思考逐渐形成,他们的生命之路缓缓延伸开来。

  家是孩子成长的起点,也是孩子安全感和勇气的来源。谢武彰《停电了》中,即使停电了,有爸爸、妈妈在身边,心中仍然充满光明与温暖;金波《香香的家》中,一个完整的家、充满爱的家一定是香香的家;钱万成《王小雨的地图册》中,即使面对别离,有家在,也会有足够的能量和智慧化解。一颗纯净、充满勇气的童心在面对死亡时,能带给我们更多感动;田地《纸船》中的孩子从来没见过外婆,但是他用一条纸船,寄托了自己的思念,外婆和他在梦中相见了;郑玲的《当我有一天》中说,如果自己去世,请把她埋得浅一点,这样她会更容易回家,看望她心中牵挂的人。

  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他们心扉打开的过程。如果成人能够看到孩子们那些隐藏着的细微小心思,便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反思自己。当我们真正走进童心,就会发现孩子们的小动作、小情绪都有缘由。周公度《赌气》中,一个受了伤的孩子多么需要安慰;薛卫民《我知道的事情不多》中,孩子知道很多大人的事,但不说。这些成人认真体会才能发现的孩子们的心理活动,会让成人感动,也会让成人羞愧。如果成人和孩子平等交流沟通,多听听他们的心声,很多遗憾都不会发生。

  童心也往往充满了哲思。任晓霞的《弄丢了》、梅子涵的《窗口的风》中,揭示出自然现象中有无、实虚、动静的相互转换,诗中对这些现象的思辨,也启发了读者的思考;小诗人陈科全八岁时写的《眼睛》、小诗人洪恩博的《谁都有影子》,通过“眼睛”“影子”这些意象,将大和小、明和暗的辩证统一关系形象地表现出来,他们的诗读来对成人也是一种启示。

  隐喻与象征也是儿童诗中的常用手法,这让儿童诗充满哲理。张绍民的《寒夜之星》和张健的《火柴》中,出现的“星星、火柴、天空”这些词语,本身就有着深刻的意象,诗人的语言运用更会引发读者无尽的联想;韦苇在《如果我是一只蝴蝶》中赋予蝴蝶、枯枝、岩壁特别的内涵。诗人将自己深刻的思考凝结成坚实的意象,给读者以思索的空间。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描写自然、四季的诗,选集中的诗人都以诚挚的情感、丰富的想象、细腻的感触、巧妙的设喻,给读者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

  黑女对诗歌的品读被许多童诗大家赞赏过。她的品读根据每首诗的特点,作出符合特质的点评,角度和侧重点各不相同。书中选编的大部分诗歌,她都尽可能提出引导性问题,启发读者思考。一些有难度的诗,她或对关键词作出解释,或点评诗人的思维,或直接揭示诗歌背后深刻的含义,让读者解读起来更加容易;对表现手法较为突出的诗,她则重点分析手法运用的妙处,让读者感受诗艺的魅力。比如:对应拥军的《小河尾巴》、真真的《摸鱼》,她重点分析了诗中“摇”“摸”的用词之妙;对李汉荣的《生日》,她揭示了诗中含蓄深沉的情感;对吉葡乐的《挑刺小孩》,她提供了两种合理的理解,读者在她的启发下可以进行多角度解读,也许能品读出更多的可能性;对徐鲁的《信念》,她对核心概念“信念”进行了解释,方便大家理解整首诗的内涵;对津渡的《假如风是我的哥哥》,提示读者从“生活中常见的小事物”中,可以“感受到大千世界的精妙”。黑女对选编作品的品读全面准确,富有启发性。

  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说:“诗歌是通过人类的语言来表现多样存在的神秘意义,这个语言有其本质的韵律:诗歌就这样独特地展示了我们的生活并完成了它唯一的精神任务。”阅读这套童诗集,就是学习用蘑菇的语言与生命交谈,让我们与万物有了生命灵性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