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和不断推进“第二个结合” 2024年01月19日  张艳华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思想,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指明了方向和实践路径,标志着我们党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就是我们党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

  “第二个结合”是党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功路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中华文化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实践证明,“第二个结合”成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

  “第二个结合”肩负着新的文化使命。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必须把握好“结合”的契合点、关键点、根本点。

  第一,把握“结合”契合点。坚持“第二个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是要以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形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价值观以及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天人观、知行观、和谐观、伦理观、诚信观及人文观念、道德精神、民族气节等方面的阐述,有着互为借鉴的丰富内容。如:马克思主义对“实践”至上性和优先性的强调,与追求“知行合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人类美好生活目标,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孜孜以求的世界“大同”“天下为公”;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与对立统一学说,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分为二”“中庸”智慧等,在认知观点上具有相通性、内在精神上具有一致性。

  第二,把握“结合”的关键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把握好时代性这个关键点。我们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能够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精华部分,积极加以继承,进行创新性发展,使之从远古走进现代。具体讲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加以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华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弘扬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进一步彰显。

  第三,把握“结合”的根本点。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守正才能方向明确,才不会失去文化根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挖掘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精神内核进行传承,守住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作者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市委党校基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