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悟毛泽东同志的人民立场 2024年01月19日  李朝阳 金剑琳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98次提到了“人民”,深刻阐释了毛泽东同志坚定的人民立场。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深入学习、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深刻领悟毛泽东同志坚定的人民立场,在坚持人民至上中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

  一、为了人民:一生追寻,矢志不移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时代,毛泽东同志就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壮志豪情,立下拯救民族于危难的远大志向,投身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为了找到中国的出路,他“向大本大源处探讨”,在反复比较和鉴别中,毅然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选择了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崇高理想,一生追寻,矢志不移。他的一生是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一生。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在他们心中,人民是至高无上的。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毛泽东同志曾说,“从前我当小学教员时,只是靠教书吃饭,没有想到要搞共产党,共产党是后来因为人民需要才成立的”。立党之初,中国共产党人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可以说,人民立场是毛泽东同志的根本政治立场,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二、带领人民:创立彪炳史册的千秋功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概括了毛泽东同志五个方面的丰功伟绩,即带领人民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带领人民锻造了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带领人民创建了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带领人民缔造了战无不胜的新型人民军队,为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作出了光耀千秋的历史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五个方面的丰功伟绩,都是毛泽东同志“带领人民”取得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因此,推动人类历史发展,必须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毛泽东同志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沿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奋勇前进,迸发出无穷的创造力,彻底改变了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

  三、奉献人民:铸就崇高精神风范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毛泽东同志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党和人民,留下了永志后人的崇高精神风范,即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勇于开拓的非凡魄力、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杰出高超的领导才能、心系人民的赤子情怀、坦荡宽广的胸怀境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这八个方面的伟大精神中,特别在他心系人民的赤子情怀中,闪耀着坚定的人民立场光芒。

  在毛泽东同志心中,人民是天,唯此为大;人民是地,唯此为本。他始终恪守“一切工作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的原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乐于清贫、甘于奉献,是真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人民公仆。纵观毛泽东同志为了人民而不懈奋斗的一生,我们深深地感到他始终把为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最崇高的使命,始终在忠实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他至亲至爱对人民的崇高精神风范已融入亿万中国人民的心灵和血脉,化作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

  四、凝聚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把毛泽东同志开创的事业推向前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必须做到以下六个方面,即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把“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放到首位,与整个报告强调的毛泽东同志坚定的人民立场相呼应,是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生动体现。

  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是创造历史根本动力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完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机制,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办好各项民生事业,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使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拥有最可靠、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源泉。

  (作者分别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