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辩证思维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2024年01月19日  孙海星

  “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新的文化使命和重大历史任务,需要坚持和运用辩证思维,在正确把握传统与现代、重点性与全面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中,奋力谱写中华民族文明的时代华章。

  在坚持传统与现代的辩证统一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中华文明整体概念下的现代时空截面,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文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续写现代文明篇章。我们要赓续文化传统,摒弃“植根于农耕文明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属于过去的,是保守、落后的”错误观点,不断从“亲仁善邻”“民为邦本”“讲信修睦”“天人合一”等传统价值观念中汲取丰富养分,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来涵育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们要不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勾勒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图景,做好相关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和转化工作,为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深厚的文化滋养。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需要不断回首过去,又需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际,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结合新的时代要求,深入推进“两个结合”。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我们要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不断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丰厚的历史文化滋养。我们要不断推动“两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牢牢扎根于中国大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建构起既富有原创性又具有时代性,深深植根于中国大地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在坚持重点性与全面性的辩证统一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文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和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并不是仅仅靠推动文化建设就可以简单实现的,而是需要深刻把握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之间的内在关系,从当下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来开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从更大的范畴而言,文明是人类在处理和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所创造的各种积极成果的总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命题将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拓展,所涵括的内容将会愈发丰富,需要以全面性、系统性来理解和把握其核心精髓,立足“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来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要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融入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实践中,促进“五位一体”全面推进,为扎实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保障、政治引领、精神支撑、社会动力和生态依托。

  在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统一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我们所建设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现代文明的中国形态,既不是西方现代文明的翻版,也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彰显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气质和鲜明的精神标识。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着“民为邦本”的政治理念,是对西方“资本至上”发展逻辑的批判与超越;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奋斗目标,体现了“治国之道,富民为始”的政治理想,坚决防止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两极分化、阶层固化”。要增强民族自信,赓续历史文脉,促进文化认同,在守正创新中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过程中凸显民族性,巩固文化的主体性,绝不是盲目排外,固步自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要坚持走自己的路,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也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取长补短,择善而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为世界各民族文明发展提供新模式和新形态,为促进世界文明共同发展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作者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市委党校基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