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铁11号线一期工程西段将在近日具备通车运营条件,作为今年天津市20项民心工程的重点项目,11号线西段的通车将中心城区与海河中游地区有效连通。记者从中交(天津)轨道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获悉,目前11号线西段的列车试运行已经结束,10座车站正在进行最后的清洁工作,运营员工和设备设施正处于进一步提高的阶段。
“目前正处于11号线西段的开通前期,所有的运营人员都已经接受过培训并通过了考核。为了让员工能够更好地服务乘客,我们正在提升培训、加强应急演练。”中交天津地铁11号线项目公司运营管理部部长付京涛表示,现在11号线的列车已经开始每天按照实际运营图进行跑车,也就是说列车在到达东江道站后,进行一次清客,然后继续发车前行,跑完西段的10座车站再折返掉头。根据这一段时间的列车运行情况,目前设备设施和列车功能都符合相关要求。
记者从市住建委获悉,智能化新技术在本市地铁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地铁11号线一期工程西段在建设过程中,就秉承建设智慧地铁理念,采用了智慧管片管理系统、车辆智能能源管理平台等22项新技术。其中,3项是全国首创,8项是天津首创。为推动地铁低碳、智能化转型发展,在前期阶段就对一体化平台、车辆、供电和信号等专业开展节能研究、应用。列车在设计上采用了轻量化理念,每列减重近7吨,是目前本市最轻的列车,大幅降低了能耗,提高了运力。车辆全部设置温湿度、客流密度监控系统,为乘客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所研发的技术成果《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智能一体化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2024年度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该技术在11号线东段运营一年时间,与同类型列车相比牵引节能提升7.7%、电网能耗降低10.5%。
新技术运用一览
天津地铁11号线一期工程在建设阶段投入了20余项新技术、新产品,主要包括11项新技术。
1.车辆走行部位监测
实时监测列车转向架关键部件的冲击、振动、温度等数据,对隐患趋势进行分析、挖掘,并根据数据信息,实现预警并实时反馈远程专家技术支持和远程诊断。
2.防疲劳系统
利用视频分析技术对司机在驾驶过程中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包括是否出现闭眼、抽烟、左顾右盼等,有效预防和减少因司机驾驶行为不当带来的安全隐患。
3.防碰撞预警
对同一轨道上前后运行的列车,达到一定距离后系统自动提供预警提示功能,防止列车追尾。
4.弓网监测
通过弓网监控系统车载检测装置和地面数据终端设备实现列车受电弓、接触网关系监控。
5.电能子站
实现全线各车站的全范围电能智能管理统计和指标评估,实现电能质量的动态管理,保障设备用电安全。
6.可视化接地
实现对安全挂(撤) 地线的远程操作、本地电动或本地应急手动操作;大幅度缩短验电、接地作业的时间,提高了现场作业效率。
7.能馈系统
充分利用了列车再生制动能量,提高了再生制动能量的利用率,节能效果好。
8.安防集成平台
通过整合视频监控、门禁、安检、入侵报警等系统图像、数据,提高地铁工作人员及公安人员办公效率,提升乘客服务水平。
9.智能票务终端、人脸识别
全线设置自助票务终端,全线增加了人脸识别过闸功能。
10.一键开关站
通过综合监控系统以及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与广播、站台门、AFC、防盗卷帘、电扶梯等设备接口,在各车站综合监控界面上实现一键开关站功能。
11.智慧车站
文化中心站是天津地铁11号线的智慧示范车站,通过可视化的智慧车站管控平台,对车站各系统设备运行情况、温湿度环境感知、智能视觉监护、智能能源管控、一键开关站等功能进行管理。
本报记者 李文博
摄影 本报记者 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