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方便快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在购车时,选择办理信用卡购车分期业务。但不少消费者由于办理业务时不清楚提前还款条件及违约责任,对违约金不认可,而与贷款机构产生纠纷。为此,金融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要全面了解信用卡购车分期业务,读懂合同,算清成本,再根据自身需求理性选择。
据了解,信用卡购车分期业务是银行为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提供的一种金融服务,根据消费者资信情况经审核给予信用卡分期额度用于支付购车款,之后由消费者采取分期偿还方式按月归还分摊金额,并支付一定手续费。银行通常与汽车经销商等合作,由合作机构推荐有分期购车需求的客户,银行向合作机构支付服务费用(即佣金)。为鼓励消费者办理分期业务,汽车经销商通常也会给予消费者比支付全款更优惠的购买价格。消费者若选择办理信用卡购车分期业务,除了能够减轻大额消费的一次性付款压力,还能享受更低购买价格。
但消费者也要注意,根据收益覆盖成本原则,银行办理业务有成本,一旦消费者在合同约定期限前提前还款,银行就会失去合同约定的利息收入,并面临资金闲置的问题,因而银行可以按照合同约定收取违约金。
消费者在签订信用卡购车分期协议时,务必认真阅读合同条款,确定合同中是否就首付金额、分期金额、分期期限、每期还款金额、分期手续费率、折算年化利率、提前还款条件、违约责任(如是否需要支付违约金、如何计算违约金、具体计算标准)等情况进行详尽说明。只有充分了解这些条款,消费者才能清晰知晓自己的权益和责任,不能随意签署内容不完整、费用约定不明的合同。
同时,消费者也要注意,根据合同相对性原则,汽车经销商不是信用卡购车分期协议的当事人,未经当事人同意无权对还款方式作出限制。消费者要以分期业务合同约定及银行的官方解释为基础,合理分析,算清不同期限、还款模式下的购车总成本,结合自身资金状况、偿还能力进行综合决策,理性选择,不偏听、不盲从。
新报记者 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