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提醒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市大气环境和水环境持续向好
安元

  “随着近年来天津市持续推进河湖水生态保护修复与生物资源保护,潮白新河鲫鱼、于桥水库州河鲤2个土著鱼类基本恢复;全球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频现踪迹,河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昨天上午,在“2023年天津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现场,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处长马丽介绍了本市提升水生态保护成效,让天津市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环境向好带来的变化。

  本市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过去的一年,极端不利气象条件、疫后生产生活恢复排放增加等多重压力,对生活环境质量带来较大影响,而本市通过多项措施,让大气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六五世界环境日”前夕,本市发布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显示,2023年,本市SO2、NO2、CO年均浓度稳定达到国家标准;PM2.5年均浓度41微克/立方米,与疫情三年平均值基本持平,与2019年相比改善19.6%;优良天数244天,优良天数比率66.8%。

  同时,本市水环境质量达到近年最好水平。本市国控地表水断面优良比例为60%,较2022年同比增加1.7个百分点,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无劣V类水体。与“十四五”初相比,优良水体比例升高15.6个百分点,劣V类水体比例下降2.8个百分点,12条入海河流全部消劣。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为70.9%。此外,土壤、噪声、地下水、生态、辐射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环境风险总体可控,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应对气候变化有实招

  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气象灾害发生频次呈明显增加趋势,由此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也受到更多市民关注。为强化适应气候变化行动举措,有效防范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本市有关部门联合制定了《天津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锚定2025、2030、2035年工作目标。

  提高天津市和海河流域未来10-30年气候预测水平,强化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加快补齐防洪基础设施短板,推进滨海新区防潮海堤达标建设,严控地面沉降。根据海平面变化情况调整沿海地区建筑物标高及相关防护设施的设计要求,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强化北部山区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气象诱发突发灾害防治工作,强化沿海地区风暴潮、海冰等海洋气象灾害防御和地面沉降综合防控。

  新报记者 安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