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5年04月05日 星期六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京津冀非遗联展在金街开幕
三地传薪火 共绘非遗韵(图)
刘桂芳 摄影 曹彤

  本报讯(记者 刘桂芳 摄影 曹彤)为期三天的“三地传薪火 共绘非遗韵”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活动昨日在和平区金街拉开序幕。来自京津冀三地的26项项目进行现场展示,让游客尽情感受非遗魅力。

  此次活动作为第三届五大道海棠花节的子项活动,由天津市艺术研究所、天津市和平区文化和旅游局、和平区金街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现场展示的有来自北京的景泰蓝制作技艺、北京料器、北京兔儿爷、果脯蜜饯制作技艺、彩塑京剧脸谱等;来自河北省的定瓷烧制技艺、正定绳编技艺;来自我市的老美华传统制鞋技艺、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等。

  “这是北京的兔儿爷。大家看,兔儿爷坐骑不同,寓意也不同。骑狮子的寓意事事如意,骑麒麟的寓意转好运,骑大象的寓意气象万新,坐桃子的有长寿之意……表达的都是吉祥美好的祝福。”在北京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泥塑(北京兔儿爷)展示摊位前,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双彦正在为游客做介绍。双彦告诉记者,他是专程来天津参加海棠花节的京津冀非遗联展的,“没想到金街的人气这么旺,海棠花节的吸引力太大了!我今天一直忙着给大家讲解,虽然辛苦,但能让更多人了解北京兔儿爷,我很开心!”

  在津派花丝制作技艺展示摊位前,刘军正在为游客讲解花丝制作工艺的流程,“从金、银料变为花丝需要经过化料、倒条、开料、拔丝、搓丝几大工艺流程。”在他身旁,几位来自天津商务职业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也跟着忙前忙后,为游客进行展示。刘军告诉记者,他会定期走进学校给学生讲非遗,“今天特意带学生来参加京津冀非遗联展,让他们参与社会实践,开阔视野,接触更多非遗技艺,也感受大众对非遗的喜爱。”

  现场,来自天津市曲艺团的演员还为游客带来了一场非遗主题快闪演出,天津时调《军民鱼水情》《津门老字号》吸引游客驻足,赢得掌声与喝彩。今明两天,现场还将有快板、相声、鼓曲等表演,让来到金街的游客在感受非遗技艺的同时,还能欣赏津门曲艺的魅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