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审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关于二十届中央第四轮巡视情况的综合报告》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2025年3月21日)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
张工赴天开高教科创园调研并主持召开天开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王常松出席并讲话
文化中国行 河海津韵~~~
~~~
~~~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5年04月01日 星期二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中国行 河海津韵
红色基因 城市底色
记者 刘莉莉

  清明将至,津门各红色场馆里充满绵长追思。津沽大地铭刻红色印记,海河两岸激荡信仰之光。平津战役纪念馆里生动宣讲再现革命烽火,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的复原陈列彰显伟人风范,觉悟社纪念馆内沉浸演绎赓续五四精神,润园、吉鸿昌旧居等修缮后重新开放再现光彩……通过加强保护管理、开展系统研究、深化红色教育等一系列举措,天津红色文化的城市底色愈发闪耀时代光彩。

  一支钢笔、一张毛毯、一副眼镜,平津战役纪念馆里看似普通的展品,实则都蕴含着强而有力的革命精神,诉说着峥嵘岁月。为了让其中蕴含的精神伟力更加可知可感,该馆持续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背后故事,创新宣讲形式,阐发感人事迹。以“宣讲+舞蹈”还原16岁军旗卫士钟银根用生命四竖红旗的壮举;发挥天津曲艺特色,用快板讲述平津战役的光辉历史;还有新近挖掘的“前线战士饱含斗志的家书”“战友们为指导员立下墓碑”等红色故事,无不直击人心。

  2024年,平津战役纪念馆共接待观众141万人次,同比增长50%,馆内留言簿里满是“以平凡的血肉之躯推动伟大的历史前进”“感恩先辈,魂系中华”等真挚文字。“自发前来参观的观众越来越多,这说明红色文化的深入人心。”馆长姚剑波欣喜地说。

  跨越时光的红色记忆,因代代相传而历久弥新。在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瞻仰厅,常有学子向伟人雕像行礼、献花。纪念馆常年开展红色教育,播撒“红色种子”。讲解员们精心挖掘、讲述的周恩来总理学生时代励志故事,总能引起新时代青少年的强烈共鸣。莘莘学子在潜移默化中收获成长,还主动担起传播红色文化的责任,有学生在伟人雕像前默默留下手写信表达报效祖国之心,有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到纪念馆声情并茂向观众讲述伟人故事。

  春意盎然时,海棠花开季。4月2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将举办海棠文化节系列活动,在馆内复原的西花厅进行歌舞、话剧、研学等丰富活动。该馆馆长张彩欣表示,周恩来与邓颖超的故事不止于家国情怀和革命精神,亦能从多方面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纪念馆将积极与多方联动,运用多种方式全方位弘扬伟人精神。

  伟人精神在薪火相传中愈发璀璨,红色资源在守正创新中焕发活力。在觉悟社纪念馆,“觉悟薪火”沉浸式党课让观众通过扮演历史人物进入历史场景,与革命先辈“并肩作战”。线上解谜游览项目“寻找第二十一人”则以时下流行的解谜游戏方式点燃观众心中信念,努力成为觉悟社的“第二十一位社员”。“这样的形式很新颖,让人在互动中加深对这段历史的理解,走到‘觉悟者’之中,成为他们,感受他们。”参与者刘志说。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津沽大地上,一幅鲜活的“红色地图”徐徐展开。我市结合红色资源历史脉络和区域分布特点推出的6条“信仰之光”红色资源体验线路,将南开大学、于方舟故居、平津战役纪念馆、润园、吉鸿昌旧居等红色资源串珠成链,2024年参观总人数达1687万。“打卡天津红”微信小程序则方便游人在手机上体验红色线路,让红色文化以更鲜活的面貌呈现在公众面前。天津的红色文化正以更加生动的方式走进百姓生活,当红色记忆被不断唤醒,红色基因也为新时代的奋进征程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与力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