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文体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5年03月30日 星期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惠民舞台让艺术走进百姓生活(图)
记者 高爽 文/摄

  日前,南开区文化馆推出的一场“生动南开 经典永恒”中外经典艺术歌曲专场音乐会吸引了众多观众。演出开始前,记者采访时,天津歌舞剧院男高音石广羽和南开区文化馆声乐沙龙负责人孟繁鉴表示,希望他们的演出能让群众有所收获。

  在演出候场区,72岁的孟繁鉴对着镜子调整领结,老搭档赵阳秋在调试着手风琴;另一边,石广羽还在指导六重唱《小河淌水》:“大家不要站成一个平面,在舞台上会显得呆板,后面的男生斜着站一点,女生站在前面,这样前后有个呼应。”这是音乐会的“开场前奏”,也是一群艺术追梦人的日常。

  当天的演出中,既有平均年龄超过68岁的男声小合唱团奉献的美妙合唱,也有歌剧咏叹调等精彩节目。随后出场的石广羽以《小夜曲》的温柔浪漫和《一杯美酒》的热烈奔放打动观众,又在《饮酒歌》里和声乐沙龙的音乐爱好者们 “举杯互动”,赢得喝彩。

  声乐沙龙负责人孟繁鉴告诉记者,该演出团队于2018年成立,最初只有“老伙计”组合,后来随着爱好音乐的群众不断加入,演出队伍逐渐壮大,如今已有20多人。“每周一的排练雷打不动,成员们在声乐训练上不断总结和提高。文化馆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舞台,我们更要好好利用。我们是以歌会友,为那些年轻时因忙于工作而‘耽误’唱歌的人,提供一个圆梦的舞台。”孟繁鉴说。

  在他们不懈努力下,这份对音乐的坚持与热爱,也结出了丰硕成果。该团队在第二届“王莘”杯社区合唱节上荣获三等奖,在2024年天津音乐节上与专业院团同台演出。更令人欣喜的是观众的变化——本次演出的200张公益票仅2小时就被抢空,而且近一半的观众是首次来看演出的。79岁的张惠芬甚至坐了2小时的公交车赶来看演出。

  南开区文化馆副馆长张瑞表示:“文化馆通过搭建平台、提供资源,将分散的群众文艺力量凝聚为有组织的文化志愿团队,既提升了业余爱好者的艺术水准,也激发了群众‘从观众到演员’的参与热情,形成可持续的群众文化生态。未来将继续举办公益惠民演出和声乐讲座,让优秀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百姓身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