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级数据为何有差异?
针对同一场地震,中国地震台网通常会先后发布“自动测定”和“正式测定”两条信息,二者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有轻微差别,这是为什么呢?
专家解释,第一次“自动测定”是计算机通过读取和分析地震仪器监测的数据,快速计算得出的一次参考“三要素”,即发震时间、震中、震级。第二次“正式测定”则是由科学家通过人工计算等一系列操作最终得出的“精确答案”,因此两次信息会有轻微差别。
此外,同一场地震中,不同机构给出的震级有时会有所出入。业内人士表示,这背后有诸多影响因素,其中主要原因是使用的震级标度不同,例如面波震级、体波震级、矩震级等,“不同震级标度,好比不同的尺子,量出来的震级就会有所偏差。”
地球是否进入地震活跃期?
今年以来,全球发生17次6级及以上地震,近期多地发生地震,这是否意味着地球已经进入了活跃震动期?
“全球的地震活动今年以来总体上来讲比往年要低。从目前的情况,很难说这次地震之后地球是处于地震活跃阶段。”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特聘专家高孟潭说。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