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北运河畔,天津运河桃花文化商贸旅游节成为热门打卡项目。游客忙着赏花、摄影、了解运河文化,身边的志愿者们同样忙碌,既当文明引导员,又当文化宣传员,向游客讲解桃花堤的历史故事,介绍非遗文化的深刻内涵。一树桃花背后,城市文明呵护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滋养着城市文明。
文明之城的内核,是文化之魂。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文明观念与文化内核紧密相连。天津襟河枕海,孕育出河海津韵这张文化名片,也造就了天津人乐观、热情、包容的气质。相声大师侯宝林曾点评天津的豆浆:“那叫醇,就跟天津人一样,厚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化塑造了当地人的精神气质、整座城市的社会风气,而文明的形成也离不开文化的浸润。
如今,不少天津志愿者用快板、相声这类曲艺形式号召大家文明守礼;在北京,相关部门从京剧《闹天宫》中获得灵感,推出公益广告《哪吒且慢》,以新颖活泼的形式向公众宣扬“停一停彰显文明,让一让心宽路畅”的文明理念;在苏州,交警以一曲评弹将“交通大道理”娓娓道来……这些方式让文明礼仪的传播少了说教味,变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借文化之力普及文明,平添了更多趣味性、烟火气,让文明意识在欢声笑语间深入人心。
文明范越足的地方,文化味越浓。当讲文明已成风尚,城市带给人们的是既有烟火气又有良好营商环境、舒适消费体验的高品质生活,从而聚起更高人气,吸引更多人才。人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源,这股动力贯穿于生产与生活,千家万户背后连着多元消费需求,也连着好创意、新业态。
风景留人,文明留心。一座拥有如画美景的城市会成为许多人眼中的“诗与远方”,而饱览风景过后,真正能直抵人心、令人流连忘返的,是一座城市文明守礼的社会风气与蕴藏其中的人文风韵。让文化与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我们的城市会更具魅力,更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