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岳付玉)日前,国际豪华邮轮“欧罗巴2号”缓缓靠泊天津国际邮轮母港,来自15国的400余名游客甫一登陆,便感受到这座北方经济重镇的温度——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专业团队携多语种服务指南迎候码头,仅半小时内便协助完成外币取现、移动支付绑定等全流程操作。望着手机屏幕上成功跳出的支付界面,几名德国游客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
这幕场景正是天津构建国际化支付环境的生动注脚。去年以来,市委金融办与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双轮驱动”,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创新打造“外卡取现+货币兑换+移动支付”三位一体服务体系。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市外卡受理商户突破2万户,较2024年初增长113%。外币兑换网点、外卡取现ATM机分别达1564家和4832台,重点商圈支付服务实现100%全覆盖。
支付便利度是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尺。通过实施相关专项行动,我市形成“示范区引领+场景化突破”的立体推进模式。在古文化街非遗工坊,外籍游客可刷VISA卡购买杨柳青年画;在意式风情街咖啡馆,扫码支付与现金收付并行不悖;在滨海国际机场免税店,外币现钞即兑即用。这种“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的多元支付生态,让去年12月外籍人士移动支付额同比激增138%,服务人次突破17万。
数字见证着这座港城的国际化支付成效:2024年度外卡消费规模达1865万元,较2月增长54%;88万个“零钱包”通过银行网点流向市场……
当前,天津支付服务体系优化升级已形成长效机制。随着上合组织峰会筹备加速、“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试点深化,多领域多维度的创新不断推进,渤海之滨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