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天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5年03月05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争做文明有礼天津人
一场跨越时空的红色对话
本报记者 宋德松

  日前,“文明夜话2025”——“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活动在钟书阁书店温情上演。通过视频与图片“双直播”,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将60年前的雷锋故事与新时代的文明实践紧密联结,让雷锋精神在津城大地焕发新活力。

  河北区实验小学合唱团稚嫩的童声将观众带回上世纪60年代,《学习雷锋好榜样》熟悉的旋律点燃了全场合唱的激情。聚光灯下,82岁的雷锋战友赵瑞琪缓缓登台,他身着旧军装,胸前勋章熠熠生辉。当主持人问及与雷锋的往事时,老人声音微颤:“我们同在新兵连,他总把津贴寄给战友的家人,自己却穿补丁摞补丁的袜子。”赵瑞琪讲述了雷锋三次申请入伍、积极入党的故事,同时回忆了雷锋帮小学盖房、为灾区捐款,却从不留名的事迹。解放天津东突破口战斗旧址的志愿讲解员代表、河北区第二实验小学的小朋友走上台,为赵瑞琪系上红领巾。

  全国道德模范栗岩奇和“天津好人”孔令智随后走上舞台。栗岩奇坚持无偿献血30年,累计献血量相当于5个成年人的全身血液。“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他轻描淡写的讲述,却让观众红了眼眶。孔令智带领的“枫叶正红”志愿服务队,十年如一日帮扶孤寡老人。他讲了一个细节,一位独居老人握着志愿者的手说:“你们来了,这屋子才有光。”

  “你看!那扶起跌倒老人的手,那雨中撑起的伞……雷锋从未离开!” 聚光灯转向舞台一侧,育婴里小学的师生诗朗诵《雷锋就在我们身旁》轻声响起;木屑纷飞中,“杜式手工木艺”非遗传承人杜铁林捧出“雷锋卡车”木雕,精巧的榫卯结构令观众赞叹不已。“我想用传统手艺留住雷锋的‘温度’。”社区志愿服务发祥地、和平区朝阳里社区党委书记苗苗也来参加活动:“我们社区注册志愿者超万人,平均每户至少一名‘雷锋’。”河北区北宁湾社区党委书记聂爱勤则展示了一面“好人墙”,贴满居民随手拍下的善举照片:“社区标语写着‘做好事,不能等,不能停’,这就是我们的信仰。”

  “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活动结束后,新时代好少年代表王同学仍难掩激动,她说:“我要像雷锋叔叔那样,把帮助他人变成习惯。”

  “从赵瑞琪的军装到杜铁林的刻刀,从栗岩奇的血袋到社区志愿者的工具箱,这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证明:雷锋精神从未褪色。它会化作万千微光,照亮城市的每个角落。”河北区文明办主任崔国山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