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沈阳3月2日电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近期联合多家国内外科研机构,提出了一种生物多样性维持新观点,相关研究成果以“树种聚集度响应多度变化的纬度格局与森林物种共存”为题发表在《自然》期刊上。
研究团队通过收集全球大型森林样地数据,分析树种的聚集度(个体的空间接近程度)和多度(个体数量)关系,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格局:在热带森林,树种的聚集度与多度没有明显关系;而在温带森林,树种的聚集度与多度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稀有树种的个体高度聚集,常见树种的个体较分散。换句话说,热带稀有树种的个体分布较分散,而在温带森林中它们会紧密“抱团”。
经进一步分析,研究团队提出了“扩散方式—菌根类型协同演化”的生物多样性维持新观点,强调动物传播和菌根类型是塑造这一纬度梯度格局的关键。另一方面,菌根是菌根真菌与树木根系形成的共生体,不同类型的菌根塑造了树木的不同生存策略:热带树种多与丛枝菌根(AM)真菌共生,对土壤病原菌的抵抗能力较差,容易受母树周围病原菌影响而减弱聚集性;温带树种多依赖外生菌根(EM)真菌,具有较强的病害防护能力,使树木在母树附近更容易存活,提高了聚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