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天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津药联合院生物医药“百家讲坛”开讲 与药物化学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签合作协议~~~
京津跨关区协作查验~~~
全市居民身份证换证日受理量最高已达2万余件 公安机关优化换证流程~~~
~~~
~~~
~~~
~~~
掌门人说老字号~~~
~~~
~~~
~~~
~~~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5年02月28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掌门人说老字号
东马房豆腐丝:做大品牌 勇闯市场
冯迎春

  一抹豆香,承载着厚重的传统与本土的文化。天津人的日常饮食菜单上,常会出现豆腐丝,醇香可口,家常易得。很多人会慕名购买东马房豆腐丝,它正是天津老百姓熟悉的“武清豆腐丝”。在武清区东马房村,村民代代相传制作豆腐丝的手艺,我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东马房人,可以说是闻着豆香长大的。这一次,作为讲述者和掌门人,我带着东马房豆腐丝参与纪录片《老字号 共潮生》的拍摄,收获很多,期待随着纪录片的播出,会有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到东马房豆腐丝的历史传承与发展现状。

  东马房豆腐丝有着流传300多年的美味传奇,最早可追溯到清代康熙年间。经历了漫长岁月的进化,东马房豆腐丝制作工艺造就了自身的特点,如果用几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做工考究、配料独特,色艳而不浓、味香而不失其本、形挺而不硬、薄而富有弹性,产品色、香、味、形俱佳。对于东马房豆腐丝的知名度,小时候的我感觉还不明显,等长大后,不论是身边的同学还是朋友,不少人都托我买我们村的豆腐丝,尤其逢年过节时供不应求,可见受欢迎的程度,但当时都是每家每户小作坊式的生产,产量不足,“抢购”就在所难免了。

  的确,随着名声的进一步叫响和市场需求量的增加,东马房豆腐丝“家庭作坊”的生产模式逐渐凸显局限性。从2012年开始,我们当地就谋划把东马房豆腐丝打造成武清土特产品、发展为一个特色产业,当我听到这个消息后,决定回乡创业,投资建厂,让豆腐丝生产走上规范化、产业化之路。经过几年的努力,工业化的规模生产大幅度提高了东马房豆腐丝的产量,更重要的是,传统豆制品制作与加工实现了产业化升级,到目前为止,我们开发出的具有传统风味、特色,并适应现代消费市场需求的东马房豆制品已有30多个;形成了具有传统特色豆制品风味的配方、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和产品标准等系列成套加工技术;带动农户种植大豆,实现了农产品的综合加工与利用。

  如今,我们厂每天要消耗近5吨黄豆,生产豆腐丝、豆腐、豆皮等豆制品。考究的工艺和醇香的口味,是东马房豆腐丝口碑发酵的主要成因。我们在工厂生产中完全保留“糖色上色”的工艺,流水线上的白豆皮在揭片的同时完成晾晒,紧接着就进入秘制调料中卤制,用的配料就是咱们老百姓常见的大料、桂皮、小茴香等20多种天然香辛料,然后一点点熬出来老汤进行卤制,和村里手工做豆腐丝的方法、工艺是一样的。

  我们的主要产品从2013年上市,到现在每年可生产1500吨以上,主要在京津冀地区销售,而现在借助线上销售渠道的开拓,产品也销往全国更多的地方,豆腐丝、豆腐皮、五香豆干、素烤肉、素牛肉等主打产品,在电商平台的销售持续向好,近3年来销售额持续增长,2024年突破了250万元。看到天津特色的豆腐丝正走向全国的商超,走进大厨们的灶台,更走到千家万户的餐桌上,我们东马房人十分高兴,也备受鼓舞,更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成立公司以来,我们每年都要参加各地举办的老字号产品展示展销活动,不断提升东马房豆腐丝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今年,我们计划打造一个非遗产品体验馆,设置多套东马房豆腐丝手工制作设备,展示制作技艺;开展东马房豆腐丝体验制作旅游项目,加强互动性。以参与《老字号 共潮生》的拍摄为契机,我们将继续用好用活“东马房豆腐丝”这个老字号品牌,深挖品牌的文化内涵,把企业打造为一家集线上线下、产品研发、商务交流、直营加盟、公益活动等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让东马房豆腐丝及其他豆制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扎扎实实把企业做大做强。

  (作者系天津凯耀豆制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今日18:20天津卫视播出纪录片《老字号 共潮生》——《蜂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