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天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5年02月25日 星期二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剪纸“哪吒”惊艳八方来客(图)
本报记者 张家民 文/摄

  近日,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举办的展览上,一组以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为灵感创作的剪纸作品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欣赏。这些作品出自津南区葛沽镇“沽上翟氏剪纸”第四代传承人翟丽香之手,她以剪刀和刻刀巧妙勾勒出哪吒、太乙真人、敖丙等经典形象,让非遗剪纸焕发时代光彩。

  作为津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沽上翟氏剪纸”已经有150余年的历史。“我祖籍在河北省,曾祖父翟福清朝末年迁居葛沽,并在这里开创了‘沽上翟氏剪纸’的技艺。”翟丽香说,她从小动手能力就强,对色彩也很敏感。在父亲的指导下,她掌握了祖传的技艺。近年来,她把传承非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当成一种自觉,不仅创作了大量寓意吉祥的剪纸作品,还用剪刀和刻刀表现了葛沽以前“九桥十八庙”的盛景。葛沽宝辇会和民间花会更是她热衷的题材,抬宝辇、踩高跷都在她的剪刀下得到了艺术的展现。

  今年春节期间放映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激发了翟丽香的创作灵感,她决定根据电影创作一套剪纸作品。为此,她仔细揣摩、研究哪吒、太乙真人、敖丙等艺术形象,然后开始创作大样。“这些大样有的是在打印的截图上描绘,有的是单独绘制。每个大样几乎都要耗费一晚上的时间。”

  “大的轮廓我用剪刀剪,比较细致的地方就用刻刀刻。我们的技法还融合了南方剪纸的细腻。”剪出每幅作品大概需要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很快,几个乖巧逼真的哪吒剪纸作品就面世了。接着,长大的哪吒、英俊的敖丙和风趣幽默的太乙真人都创作出来。几乎每位看到这些作品的人都赞叹其逼真和传神。

  昨天,翟丽香再次向记者展示她的剪纸技艺。只见她将三张红纸放在托板上,然后在上面覆盖上大样。接下来,一刀一刀精准地“雕刻”。细节处理好之后,她又用剪刀剪出作品大的轮廓。“你看,我要在哪吒的眉毛和眼睛之间留下一个小细条儿。这样做是为了方便往衬纸上贴。贴好了之后,我再把小细条儿剪去。”

  翟丽香每次剪刻3张作品,只留下效果最好的那一张。

  如今,“沽上翟氏剪纸”已经迎来第五代传人。翟丽香说:“我要和孩子一起,肩负起传承非遗项目的重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记录时代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