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读书·悦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5年02月24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好书推荐
欢迎来到充满故事的博物馆(图)
宋向光
  《博物馆里的动物园》,罗丸子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5年2月出版。

  越来越升温的博物馆热,让博物馆几乎成为家庭节假日出游的首选项。我们经常会看到,家长和孩子穿梭在各个展厅之间,欣赏着一件件珍贵的文物,聆听讲解员讲解文物背后的故事,仿佛在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然而,大人常常会忽略这样一个事实:博物馆的展览是有门槛的,对于那些从来没到过博物馆,对历史知识又了解不多的小朋友来说,博物馆大概有些无聊吧。

  《博物馆里的动物园》给小朋友讲了一个与“无聊”的博物馆不一样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博物馆里的文物不是呆萌的,他们都怀揣一颗躁动的心;他们不是与世无争的,他们都有一段跌宕起伏、动人心魄的经历;他们不是孤单的,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们建立了密切的关联,组成不同的团队,相互支持,为观众讲述生动的历史故事。

  故事要从一头狮子说起,他栖身在一个唐代的金花银盘上,是博物馆的明星展品,常常被观众们围观和夸赞。他还是博物馆里动物们的心理咨询大师,是大伙儿的开心果和知心朋友。谁能料到,在一个周末,他悄然离开了博物馆,离开了喜欢他的观众,离开了朝夕相伴的动物朋友们。得知这个消息,博物馆动物园园长潘小达紧急召集“动友”大会,查询狮子的下落,商议找寻他的方法。透过蛛丝马迹,大家判断狮子返回大唐长安了。潘小达在“动友”们的帮助下,借路折叠时空,开启了跌宕惊险的追寻之旅。在追寻的途中,他们经历了唐代的宫廷争斗和社会动荡,感受到了文人骚客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最后,他们带着狮子和更多的历史故事及人生感悟回到了博物馆。

  狮子为什么要返回大唐长安?他是贪恋长安城里的歌舞,还是思念西域的故乡?他为什么相信潘小达和“动友”们会来找他,并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愿望?这些问题的答案,都隐藏在这个故事中,相信小读者们会用自己的智慧解开这些谜团。

  本书作者罗丸子在博物馆工作多年,每天都浸润在历史文物中,熟悉文物的来龙去脉。作者笔下的文物不是蓬头垢面的“废物”,也不是万贯财富的化身,而是历史风云的物证,是古代先民巧手精工的成果,是不同文化交流互动的标识。她用这个故事打开了博物馆的大门,掀开貌似“无聊”的博物馆的帷幕,和小读者一起探索博物馆中的奥秘。书中主角个个精灵可爱,潘小达的机敏聪慧,飒露紫的古道热肠,狮子白泽的行侠仗义,李静训小姑娘的爽朗干脆,都是小读者的好朋友的真实写照,也是作者对博物馆小观众喜爱之情的真情流露。

  《博物馆里的动物园》可以作为小朋友参观博物馆的行动路线图,每一件文物都有自己的故事,比如狮子白泽就透过形状、纹样、功用和使用痕迹讲述着自己的身世和经历,每一组文物也透过相互之间的关系讲述着更复杂的故事,比如潘小达、李静训和飒露紫组成的寻狮小分队同心协力克服各种困难。

  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形容博物馆是“异托邦”,那是一种与现实空间同时存在且异于现实世界的场域,人们在异托邦中存放需要被保护的东西,在异托邦中营造理想的美好景象,在异托邦中用物件呈现被压缩的时间,即通常人们所说的“一眼万年”。异托邦是真实的折叠时空。异托邦有它自己的边界,但异托邦与现实空间之间有可以开启和关闭的门,有趣的是,这个门是靠现实的人们开启或关闭的。开启异托邦大门的钥匙可以是科学,可以是兴趣,可以是探究,也可以是“奇幻”。《博物馆里的动物园》是打开博物馆大门的“奇幻”钥匙,展现了博物馆里厚重、丰富且生动的景象,欢迎大家走进博物馆,在博物馆里打开更多科学、艺术、知识的大门。

  作者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