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5年02月24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时评
用低俗情节博流量走不通
本报记者 刘茵

  日前,电视剧《难哄》因争议片段被推上风口浪尖,随后剧方迅速删除相关内容,这一事件在影视领域与社会舆论层面都引发了广泛关注,也为当下影视创作,尤其是改编剧提供了深刻反思的契机。

  该剧的争议集中于女主角温以凡在短短9集中,遭遇了6次性骚扰,从出租屋男邻居的偷窥到街头暴露狂的威胁,这些被观众诟病“刻意制造苦难”的情节设计,将女性置于被动境地:每次危机都需依赖男性角色解救,甚至在遭受欺辱后还要向施害者家属道歉。这种叙事模式暴露出创作思维的深层悖论——在性别平等意识觉醒的时代背景下,仍固守“王子救公主”的陈旧脚本。该剧传递出的错误价值观,引发观众强烈不满,直呼剧情充满“恶趣味”,甚至要求其下架。

  原著中温以凡“坚强、独立、明艳”的形象在剧中被弱化为需要持续被拯救的客体,这种改编不仅违背小说精神,更与当代观众对女性主体性的期待形成对立。正如网友所言:“导演似乎热衷于撕开伤口撒盐,却忘了给予角色自我愈合的力量”。

  此次《难哄》争议片段事件,也反映出当下影视行业创作的浮躁与短视。为了追求流量和话题,部分创作者不惜加入低俗、恶趣味的桥段,忽视了剧情的合理性与社会责任感。

  剧方迅速删除了争议片段,虽为亡羊补牢之举,但也反映出观众的力量与剧方对舆论的重视。然而,这一事件不应仅以删除争议片段而告终,影视行业更应借此深刻反思。创作者在今后的创作中,应时刻牢记文化责任,尊重观众感受。在题材选择上,要更加谨慎,避免将严肃的社会问题娱乐化;在情节设置上,要注重合理性与逻辑性,避免为了制造冲突而强行插入低俗情节;在人物塑造上,要摒弃陈旧的性别观念,塑造真实、立体、具有独立精神的女性角色。同时,在影视改编过程中,要珍视原著的文化价值,在保留原著精髓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实现文学与影视的良性互动。

  真正的艺术感染力源于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描摹,而非对苦难的廉价消费。当镜头既凝视伤痛又照亮出路时,影视作品才能真正完成从娱乐消费品到文化传播者的蜕变。这场争议留给行业的启示,正如网友所说:“若不知如何正确‘哄’好观众,不如先学会倾听时代的心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