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华老字号妙众堂的第五代传承人。创设于清宣统三年(1911)的妙众堂,至今已走过114年的历程。跟随纪录片《老字号 共潮生》的拍摄团队,我重回妙众堂的发源地——河北省定兴县,拍摄的过程如同经历一场穿越百余年的时空之旅,再现妙众堂起于定兴、兴于天津的历史故事,展现了祖辈留下来的珍贵技艺和文化遗产,更为我们企业今后的发展增添了信心。
翻阅地方县志档案,结合我们的家族记忆,妙众堂百余年的历史脉络渐渐清晰。第一代创始人魏云志是定兴县有名的商贾,经营货栈、皮铺、铁铺、麻绳铺和米铺。机缘巧合,魏云志因病得遇良医施良药而痊愈,后求得良方和制作工艺,于1911年在货栈内附设“妙众堂”药铺,药品半卖半送,造福乡梓。尤其是采用产自佳木斯的青仁黑豆,经古法制作,配制成润肠通便、消食健脾的黑豆茸,为周边地区老百姓所熟知。1948年,魏云志之子魏瑞斋在天津北营门东马路开设了瑞记煤栈,将药铺“妙众堂”设在煤栈内,一并经营,将黑豆茸的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了下来,在天津逐渐创出名气。1955年,魏瑞斋响应国家号召,将瑞记煤栈申请了公私合营,魏瑞斋之子魏增绅仍遵承家训,以义诊的方式为周边邻里诊脉、针灸、按摩,馈赠妙众堂黑豆茸,成为第三代传承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第四代传承人魏增绅之子魏水,潜心研究古今医学典籍,传承妙众堂的医术和制作黑豆茸技艺,后来他下海经商,1999年恢复了妙众堂的经营。
小时候因为家里经常发酵黑豆茸,所以同学们都打趣我,说我身上总有那么一股味儿,还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后来我逐渐体会到,这种感觉就是对家族传承技艺的一种归属感和使命感。2007年,我成立了一家公司,将妙众堂家庭作坊式经营转化为工业化生产,黑豆茸“重出江湖”,逐渐积累起名气。经过多年的梳理和发展,如今,在妙众堂品牌下逐渐形成了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黑豆茸传统制作技艺、九炙颐寿传统制作技艺、五味素珍传统制作技艺和魏氏五行针推术技艺,其中,黑豆茸传统制作技艺于2017年5月被列入天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作为四个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我自觉肩上责任重大,也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坚守传统技艺的同时,也要注重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比如,我们现在和高校食品专业的科研人员开展合作,为产品品质的提升寻求更多的科技支持,目前,黑豆茸年销量已达10万盒,九炙颐寿、五味素珍等新产品陆续面世;还有传承了100多年的“魏氏五行针推术技艺”,我在这项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中引入了科技元素,结合现代医学理论,优化了部分针推手法,拓展了理疗范围,使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现代人的健康养生需求。
妙众堂凝聚了五代人传承的传统技艺和服务理念,作为掌门人,我会取长补短,更好地将品牌和技艺传承下去。这一次参与纪录片《老字号 共潮生》的拍摄,让我更加清晰地意识到,老字号的发展应坚持传承创新、与时俱进;这次拍摄后,我们也将更加坚定地推进一个长期规划,即推广并设立妙众堂魏氏五行针推术非遗传承基地,积极参与健康天津建设,向公众普及健康知识、提供健康服务,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对社会健康事业的作用;同时,我们将实施魏氏五行针推术非遗项目的万人传承培训计划,为社会创造一定的就业岗位,也实现我们自身品牌的千城万店目标。
(作者系天津市妙众堂保健食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今日18:20天津卫视播出纪录片《老字号 共潮生》——《益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