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讲述
为乡间童趣、农事、风景写诗作画~~~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5年02月11日 星期二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讲述
为乡间童趣、农事、风景写诗作画
渠阳乡情长卷来(图)
口述 张伯苓 撰文 何玉新
  王会绘制的“渠阳乡情”

  不久前,由天津市和宝坻区相关五家单位联合主办的《渠阳乡情诗配画长卷》研讨会,在天津教育出版社举行。该长卷由张伯苓主创并诗书、王会(艺名彩生)作画,反映了宝坻区当地的历史人文风情。这一长卷的创作也得到了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美术评论家王振德,书画家孟庆占、李毅峰的大力支持。张伯苓向笔者讲述了长卷创作前前后后的故事,他说:“我和王会都是宝坻人,通过对宝坻乡土文化、农耕文化的梳理、展示,我们都对家乡有了更深的感情。长卷能得到各方专家和家乡父老的认可,我们感到特别欣慰。”

  与画家王会合作

  诗配画抒发乡愁

  唐代孟郊《登科后》诗中有一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渠阳乡情诗配画长卷》与这句诗表达的意境大体相同。我虽有浓厚的乡愁,但从没想到用这种方式去表达,因本人一不会作诗,二不会作画,虽然出版过一本诗文选,可总觉得还没有超脱顺口溜的味道。真正萌生这个想法,是因为姜昆先生的一句话和王会给姜昆先生画像、绘制巨幅画作《马家军群像》,让我动了心。

  之前,姜昆先生在我的新书《窝头河的春天》首发式上说:“伯苓的这本新书,是为故乡宝坻作了一个曲,唱了一首歌。”这让我联想到王会的画艺——如果能把乡愁用一幅诗配画长卷表现出来,该多好!况且,我之前出版的书也都是乡愁系列。

  2023年的一天,我来到王会的画室。长廊阳台上挂着多个鸟笼,地上摆满花草。王会说:“看我这花、这鸟,在城里楼房阳台上找不出第二份!”我深知他的脾气秉性,表扬他得拿捏好尺寸,最好反着说,激他一下,才能达到效果。我说:“你先别吹这个,世上万物你都能画出来,那才算本事,养几只鸟就这么嘚瑟?”

  王会笑道:“你今天来肯定有事儿,别绕圈子了,快说!”我借坡下驴:“我想搞个反映咱宝坻乡愁的诗配画长卷,我写,你配画,能行吗?”说完,我略带不屑地瞟了他一眼。王会脸有点儿红,但很快从为难转为坚定:“要是答对不了你,我还是王会吗?”这时,笼子里的鸟冲我们叽叽喳喳地叫起来,我说:“你看这鸟都看不过眼儿了,笑你夸海口。这次与以往不同,是命题作文,你得按照诗文的含义配画,全得是原创!”

  他绷着个脸:“你真是小瞧人,跟我走!”说罢拿起车钥匙,下楼开车,带着我到了他的另一处住所。进屋后,他从书柜里拿出几卷画。打开后我惊呆了,全是古画。我说:“这得花多少钱?”他笑道:“这是我的仿古作品!”顿时,我对他又多了几分钦佩。

  这回轮到他反唇相讥了,“你能写诗吗?”我说:“写不好,顶多是顺口溜水平,不过能把意思写出来足矣,再说,不是有你的画衬托吗!”王会听完,自豪地笑了。我从提兜里拿出我出版的诗文选《潮河心曲》,“咱就以这个为蓝本,选些段子,不够的我再创作。”王会使劲儿点了点头。

  从我心里讲,一来是想表达对故乡的情怀,为“文宝坻”接续一点文脉,二来也想用这种形式挖掘王会的画艺。他是埋在土里的金子,太有才了,只不过过去总是零散地画这画那送人,没有自己的代表作,这乡愁长卷,一定会是他艺术上的一个标志。

  创作63首乡间小诗

  每首诗配上一幅画

  回家以后,我开始策划运作,从《潮河心曲》中选出31首,又新创作了32首,组成《渠阳乡情诗配画长卷》的“乡间童趣、乡间农事、乡间风情、乡间文化”四个部分。2023年年初,我闭门创作并书写,有几首诗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如反映童趣的《打冰尜》:“小小木尜冰上转,挥鞭抽打圈上圈;雾里看花云遮月,牧童弃牧冰上欢。”《打片瓦》:“静静河面起涟漪,浪花溅串瓦片里;势如破竹波连波,圈圈嵌入童心底。”

  反映乡间农事的《担水》:“一条竹扁两只桶,日常生活亮彩虹;舞动乡愁云和月,走在乡村天地中;吃苦受累寻常事,家国担当乐融融。”《牵墒》:“田地播种忙,牵墒牛头鞭;人随牲口走,扶犁荡自然;垄距直又匀,苗壮扶摇天。”

  反映乡间风情的《小园风情》:“四眼小黑狗,家中小花猫;兔子满院跑,肥猪正逍遥;山羊吃嫩草,鸟儿喳喳叫;老牛下田野,马儿在欢跳;骡子耍清高,毛驴在忠告;公鸡鸣晨曲,母鸡回笼觉;大鹅翩起舞,鸭鸭扭臀腰;春燕衔泥来,主人迎门笑;天然好风景,乡村实景照。”

  反映乡间文化的《腊月鼓》:“进入腊月梅吐艳,鼓声响起迎新年;铿锵震宇乡音曲,除夕喜庆敲三天。”《三杆大旗》:“故乡三杆大旗,根扎宝坻大地;评剧大鼓相声,争先创造奇迹;董湘崑的鼓曲,赵丽蓉的演技;马季独树一帜,屡创相声新意;送去人民欢笑,终身鞠躬尽瘁;打造全国赛事,中华文脉永续。”

  创作完诗句,我开始用毛笔写。自己虽然练了几年书法,这字还是长进不大,一边写,一边查《书法字典》。我喜欢王羲之和毛泽东主席的字,翻着《书法字典》,像临帖一样照猫画虎,几个月竟写坏了两杆毛笔。书画家孟庆占得知后,热情地为我提供了专用的长卷纸。历时一年半,我终于把这63首诗、近60米长的思乡长卷用文字写了出来。这期间,我写完几张就送给王会配画,往返穿梭,成了家常便饭。

  王会看了我写的诗书,很激动:“配画小菜一碟,瞧好吧!”在繁杂的事务中,他把长卷配画作为重点,因为这里有他浓烈的乡愁。我童年时生活在宝坻大洼八门城地区,他的童年在宝坻城北部高上地区度过,尤其是童趣部分,两地有所不同,我向他复原场景,使之准确配画,诗画达意。

  原创百幅画作长卷

  花鸟山水人物俱全

  秋色满园时,王会把第一部分“乡间童趣”18幅画画完,送到我家,打开一看,眼前一亮。这既是诗配画的连环画,又像电影胶片那样逼真震撼,尤其是《打冰尜》《打片瓦》《滑脚凌》《弹球》《打箭杆》《推铁圈儿》等,活灵活现,遗忘多年的童趣场景跃然纸上。

  之后,王会每画完一卷,我就取回装裱。王会越画越好,《牵墒》《担水》《花会》《吹唢呐》《皮影》《三杆大旗》等场景与人物的融合复原,简直栩栩如生。长卷上百幅画作都是原创,花鸟、山水、人物、走兽、鱼虾一应俱全,展现出他的才华和功底。

  2024年4月,马季艺术研究会年会暨第五届马季相声论坛在天津师范大学举行。我提前到师大,给姜昆先生送去王会画的《马家军群像》。姜昆先生看过后说:“王会真是一个人才!”我又说了创作《渠阳乡情诗配画长卷》的事。姜昆先生问:“你是想把过去的那些乡愁情景,用这种形式逐一表现出来?”我说是的。他兴奋地说:“这卷名我来题!”

  美术评论家王振德也是宝坻人,他非常支持我做这件事,为我指导、点拨、修改并题跋。第一卷“乡间童趣”装裱出来后,孟庆占到我家来观看,赞不绝口。王振德也评价说:“这长卷太震撼、太漂亮,就是一幅宝坻原汁原味的乡愁图,全国都少有这样的长卷,以诗为引领,配画锦上添花!”在第一卷“乡间童趣”、第四卷“乡间文化”上,天津美协副主席孟庆占、李毅峰分别题写附跋和《渠阳赋》,表达对宝坻人民的爱意。

  我和王会都已近古稀之年,他比我小一岁。看着长卷的题跋,我们深受鼓舞,也觉得释怀。我们没有白费功夫,了却了这桩心愿,为乡土文化添了一点秤、加了一片瓦。

  2024年7月,应姜昆先生邀请,我到北京王府井书店参加《中国曲艺经典》发布会,把部分长卷随身带去。姜昆先生看过后,指着宝坻文化名人马季、赵丽蓉、董湘崑、浩然的画像说:“这几幅画得真好!”其后,长卷还在宝坻区委党校展示,家乡父老看过后觉得很亲切,也有很多共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