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河海津韵33
光影寻城·赏味~~~
掌门人说老字号~~~
~~~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5年02月11日 星期二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掌门人说老字号
红旗饭庄:赓续津菜美味记忆
罗林

  作为红旗饭庄的掌门人,我有幸参与了纪录片《老字号 共潮生》第二季的拍摄。跟随镜头,沉浸在拍摄中,仿佛进行了一次时空穿越旅行,从操作间的细节呈现,到饭庄历史的脉络梳理;从师徒间的手艺传承,到津菜代表性菜品的聚焦,纪录片不仅向观众介绍了津菜的前世今生,更让人直观感受到煎炒烹炸、酸甜鲜香的津菜手艺的历史传承。

  作为天津风味餐馆,红旗饭庄的历史有据可查。1662年,天津北门外侯家后“聚庆成”饭庄正式开业,津菜的历史由此启幕。后来,聚和成、聚乐成、义和成等“成”字饭庄陆续开业,与“聚庆成”并称“津门八大成”。因博采众长,味兼南北,“八大成”名冠津门,“远胜京师”。1938年,估衣街上一家名叫“同聚楼”的鲁西南风味菜馆开业,曾在“八大成”掌勺的几位大厨倾力加盟,他们亲自上灶、指导,恢复了20多种津菜传统鱼、虾、蟹类菜品,兼营烤鸭、包子,生意兴旺。同聚楼从此改头换面,成为专营天津风味的菜馆。1958年,同聚楼被评为中国五省三市卫生红旗单位,经相关部门批准,贾景奎、马惠林、卢桂林、许富友、姜万有、史俊生、杨再鑫等津菜名师将饭馆更名并组建为红旗饭庄。

  几十年来,若以红旗饭庄为观察点,津菜的挖掘、传承与创新发展从未停止。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王鸿业、辛宝忠、殷志刚等师从史俊生的一批青年厨师脱颖而出,带领红旗饭庄的同仁在天津各大厨艺赛事中摘金夺银,如罾蹦鲤鱼、炒青虾仁、银鱼紫蟹火锅、熘金钱鱼腐、官烧目鱼条、八卦鱼肚、玉兔烧肉等十几款菜肴多次荣获金牌,成为红旗饭庄的看家菜。1987年,“群星杯”津菜烹饪大赛评出“十大津菜”,红旗饭庄的玉兔烧肉和如意八卦鱼肚上榜。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红旗饭庄又以弘扬饮食文化、传承津菜技艺为己任,挖掘传统津菜,打造津菜品牌,编著《津菜》一书出版发行。由于在挖掘、整理、创新、普及、发展天津菜方面成绩卓著,1998年红旗饭庄被市政府定为“津菜基地”。

  津菜技艺在红旗饭庄代代相传,至今已有五代,这在天津乃至全国也是绝无仅有;多年的津菜菜品传承,造就了多位烹饪大师——红旗饭庄涌现出了多位中国注册烹饪大师,如李赤涛、曹惟、罗林等第四代津菜传承人,皆在菜品打磨上精益求精。

  经历近百年的发展,红旗饭庄在传承传统津菜技艺的基础上,积极顺应时代发展。今天的红旗饭庄菜谱上,除了传统的天津菜外,还有不少改良创新菜肴,也在吸引着食客的关注;师徒间的津菜技艺传承,也一直在持续着、延伸着。纪录片《老字号 共潮生》的播出,让我们更加感到肩上的责任沉甸甸,这既是鞭策,更是激励和鼓舞。参与纪录片拍摄,也激发了我们以多角度弘扬中华老字号的思维方式,以此为新起点,红旗饭庄将努力朝着承上传承津菜技艺,启下继往开来的目标继续前进,赓续津菜的美味记忆,不断推动津菜的挖掘、传承与创新发展,让老字号饭庄在新时代展现新风采。

  (作者系红旗饭庄总经理)

  (今日18:20天津卫视播出纪录片《老字号 共潮生》——《沙窝萝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