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千里奔流,润泽北方大地。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10周年,已累计向我市供水超100亿立方米,有力保障了全市供水安全,带动了全市水生态环境整体改善。百姓喝上了甘甜的南水,城市水环境因一泓清水而改变。在全面通水10周年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与南水北调工程相关的企业和个人,听一听他们的故事,从中感受南水北调工程为生活带来的改变。
守护一泓清水是天大的事
■ 本报记者 王音
过了大雪节气,迎来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进入冰期输水。为确保冰期输水安全稳定,南水北调中线天津分公司工程处处长邵士生每周要去工程现场两三趟,查看明渠上的拦冰索,深入地下输水箱涵开展日常检修。
每年冬天,南水北调天津干线都会利用小流量供水期,分段对箱涵进行深度“体检”。“今年的检修从11月开始,已完成60%。正在实施从河北省霸州堂二里镇到我市子牙河北分流井段,近30公里的距离,大家紧锣密鼓,争取元旦前完工,让兄弟们踏踏实实过年。”邵士生一边汇总着工程进度,一边向记者介绍。
开展箱涵检修,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箱涵环境潮湿,地形复杂。邵士生和同事打着手电“摸黑”前行,一走就是四五公里。遇上不平坦处,一不小心,积水就灌满了雨靴。
“箱涵像地铁车厢,一节一节连接,中间有橡胶止水带,这是容易出现隐患的部位。我们一点点查看,遇到问题及时做封堵和修补。”邵士生形象地解释。
2009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天津干线开工不久,“新兵”邵士生被分配到工管三处,即现在的霸州管理处。当时,整个管理处仅有8人,却管着总长度55公里的五个标段工程。
“一到驻地,我就半个月没回家。建设高峰时,大家日夜赶工,白天在现场检查验收,晚上回来统计报表,每天工作近10小时,吃、住、办公‘三点一线’。虽然辛苦,但能参与这样的世纪工程,一辈子都骄傲。”邵士生回忆道。
那时,邵士生的孩子刚好出生。视频通话不普及的年代,孩子第一次叫“爸爸”还是隔着电话。说到这,邵士生无奈苦笑:“孩子一见我就哭,媳妇每次都说,你还不如不回来。”
15年来,邵士生从工程建设者变为运行管理中的“守水人”,十余年如一日,不忘初心使命。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1432公里的长渠上,有很多像邵士生这样的“守水人”,他们将守水、护水当作天大的事,默默无闻、久久为功,守护着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水甜了,日子越过越甜
■本报记者 史莺
晨光暖煦驱散冬夜寒冷,武清区南蔡村镇聂官屯村村民黄金会走进装修一新的厨房,轻轻扭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汩汩流出。“以前家家户户院里放着几口大水缸,一来存水,二是沉淀,要不水质差、没法用,还得经常跟邻居借水。现在南水来了,水缸‘退休’了,淘米、洗菜、烧水、洗澡……24小时有自来水用,冬天也是如此,比以前的井水好喝。水甜了,感觉这日子越过越甜!”麻利地洗着菜,这位古稀老人笑眯了眼。
2019年,对聂官屯村村民来说,是涩与甜的“分水岭”。在此之前,448户1300多位村民们喝的是井水,含氟量高且水质不好,但即便如此,水还时常断供。
每每提起往事,黄金会不禁皱起眉头,“以前村民喝水,靠村里的机井抽取地下水,虽说用水管道通进家里,但水压不够,水流儿小,每天上午9点到下午3点间限时供水。要是白天没顾上接水,就可能没水用。”
存水是门学问,得掌握时间和“火候”。黄金会说:“水中有杂质,无论是洗洗涮涮还是烧水做饭,从水管接出来的水必须先在水缸里沉淀净化,缺水还不能存太多,没几天水面就起层绿毛,隔三差五就得掏掏水缸底的渣子。最难受的是,水里含氟,长时间喝牙会变黄,村里长大的孩子都是一口黄牙……”
吃水难,用水更难。老人回忆,那时为了能洗个澡,每家都装上小水泵抽水,但往往因为“争夺资源”造成“此消彼长”,你家抽了水我家没水用,邻里间没少因此闹矛盾。
村民为吃水犯愁,村里知道吗?“办法想尽啦!”今年58岁的王顺明在聂官屯当了十多年党支部书记,对水的“来龙去脉”了解最多、感触最深。“我们村之前的水管早已老化,因此机井不敢加压。水压小,村民家里水流儿就小,但压力一大,水管就爆,越到年底和春节,爆管频率越高,一爆一修就得停水一两天。机井的泵冬季也容易坏,得去杨村或市区买新泵,这一修又停水两三天。赶上谁家盖房或是红白喜事,正等着用水谁能不急,村民经常急赤白脸找我‘打架’。”他笑着拿出一顶戴了多年的厚皮帽说:“供水出问题,我心里比谁都急,就没日没夜跟着一起修。2019年前的冬天,我几乎天天戴它在户外御寒。”
“龙头开,南水来”,为有力破解喝水难,武清区从2015年至2019年,分三个阶段实施了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自此该区农村地区全部实现水源切改,甘甜的南水沿着新管线流淌进村,村民们迎来由“苦”转“甜”的新生活。
位于南蔡村镇的武清雍北水厂便是2019年新建水厂之一,肩负着每天24小时供应武清区西北港北片区12个镇用水的重任。“南水水质好,经过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常规净化工艺后,村民就能‘喝好水’。近年来,智慧化已贯穿生产、调度、服务等供水全周期,既便利群众,还能保障用水安全。”武清区水务局水资源管理科科员毕连亮介绍。
“南水一来,生活完全变了!”黄金会掰着手指细数:水甜了,泡茶、蒸饭、炒菜更香了;龙头拧开随时有水,水缸再也用不上了;水压充足,无需水泵就能安心洗个热水澡;家家户户重新装修卫生间,把曾经的旱厕改成干净卫生的抽水马桶;用水方便,生活条件改善,孩子们愿意回村住了……“村里也和谐了,邻里间不再为争水闹矛盾。水厂供水稳定,这顶皮帽好久不戴了。”王顺明笑着补充道。
临近中午,村民们开始忙活午饭,黄金会准备给每逢周末回家的儿孙们做几道拿手菜。哗啦啦流出的自来水将果蔬洗得洁净,映出她纯朴的笑容。
从“源头”到“龙头” 只为润万户
■本报记者 史莺
津滨水厂党支部书记、经理岳莹清晰地记得,10年前,当看到潺潺引江水流入水厂絮凝池后依然清澈见底时,她和同事们的心情有多激动,“饮水安全事关百姓生活健康。水好,自然会滋润天津市民的幸福生活!”
2014年的12月27日,南水自南水北调中线天津干线的外环河出口闸入津,经曹庄泵站输送,来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天津首家通水的自来水厂——津滨水厂,从这里流向津城千家万户。
“作为市区四大供水处理厂之一,津滨水厂设计日供水能力可达75万立方米。近10年来,伴随用水需求增加,水厂供水量逐年提升,目前水厂一期、二期每天供水已超过50万立方米,负责东丽区、津南区、临港产业园区、空港物流加工区、大港地区等215平方公里面积、约178万人的用水,像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等重大项目均由我们供水。”最让岳莹高兴的是,引江原水水质常规监测部分指标一直保持在地表水Ⅱ类标准及以上,出厂水水质不仅达标率为100%,且远优于国标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及行业标准。
水质改善和提升,得益于天津供水新格局的不断优化,扎根水务一线已有近20年的岳莹颇有感触。
“2007年,我入职津滨水厂一期建设项目部,很幸运地参与到建设中,也在老同事们的言传身教中深深理解一辈又一辈水务人的责任。”岳莹所说的幸运源自津滨水厂的重要性:一期建设初衷是为缓解天津东部地区经济飞速发展而带来的用水需求大幅增加,导致水压不足的问题。2011年6月,一期投产运行,不仅解决了“用水难”,自此津滨水厂、新开河水厂、凌庄水厂、芥园水厂四大水厂供水格局基本形成。
若说四大水厂可保供水万无一失,那南水的到来,无疑为筑牢天津供水“生命线”又添了一道屏障。
岳莹介绍,引江水最开始和引滦水“混搭”,随后水厂逐渐降低引滦水比例,仅两天,自来水就在市民“不知不觉”中完成水源切换。“自来水出厂水、管网水浊度明显下降,百姓喝了都说口感更甜,企业也觉得水质更好、水压更稳,生产生活用水品质均得到提升。如今,天津具备引江、引滦双水源,其中一路管线有异常,另一路即刻补上,为天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说起这几年从“源头”到“龙头”的变化,岳莹用从“治水”到“智水”来形容。2019年、2020年,津滨水厂一期连续两年日供水量接近满负荷,于是二期项目作为天津市2022年20项民心工程之一启动建设,经验丰富的她成为当时二期项目技术负责人。“和一期一样,二期从建设之初规格就非常高,智慧水务设备先进、一用一备,即便如此运营中仍需不断完善,每年有数项智慧升级改造,提升水厂稳定性。”
记者看到硕大、先进的净水工艺车间却空无一人。工作人员呢?来到智慧中控室,原来,数名工作人员正通过智能监控系统,对各环节全流程监测与管理。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辅助,现在水厂24小时实时自动监测水质代替了以前靠人工取水再检测,参数更精准、反应更迅速、处置更及时。岳莹边演示边说:“在智慧水务基础上,我们又加入数字孪生技术。您看,孪生监控系统能提前预判某处零件老化、管道破损等,帮我们防患于未然,进一步突破了传统水务管理模式。”
“干水务的人,多多少少有点‘强迫症’,哪怕是备用设备可能会出一点小毛病,大家都特别紧张,赶紧解决。”岳莹笑着说,虽说南水进津十年从无水质异常,但除了在线巡视,水厂4个班、每班次8人也会全天候现场巡视,确保水厂安全优质供好水。
“智慧脑”让用水“节”尽所能
■本报记者 王音
“一张网”实现整个园区水源、管网、用水点等多场景用水数据全面采集和精准分析;“一张图”将水厂全貌、设备数据、管道分布一览无余,通过线上巡检实现无人化管理,这样的“智”水模式,源于植入了“智慧大脑”。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北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天津晨天智慧水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晨天公司”),体验智慧水务如何让用水“节”尽所能,让有限的水资源实现高效利用。
千里调水,来之不易,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是受水方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天津不断深化节水载体创建,创建了1963个节水型企业(单位)、1802个节水型居民小区,全部市管机关及50%以上市属事业单位建成节水型公共机构。多年深耕“治水”一线的晨天公司,打造了从“源头”到“龙头”的智慧水务,为节水“标杆”开出用水良方。
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巡检系统,可以对供水设备压力、液位、电动阀及泵房环境等巡视点位实现多方位覆盖,通过智能化数据分析实时预警、监测,用科技手段提升运维水平,告别传统的人工巡检。在晨天公司,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智慧水务平台中的重要功能。
天津晨天智慧水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霍林介绍:“我们以‘软件+硬件+服务’的形式,为水厂泵站供排水提供综合节水服务方案,解决数据孤立、人员冗余、效率低下、管网漏损的问题,达到节水节能的目的。”
在晨天智慧水务体验馆,记者看到公司研发的新一代智慧泵站,它由供水设备结合智能监控、AI、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搭建而成,并由智慧管理平台统一进行管控。
“智慧泵站的系统融合了用户感知、能耗管理、水质监测、智慧流量调节、自动巡检、水箱自动清洗等10余个模块。多项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霍林说。
目前,晨天公司在天津建设运维400余处泵站、百余座饮水提质增效水厂,服务物业多达900多家。近期,企业又为天津一所高校启用了节水管控平台,依据节水型校园建设标准,结合高校用水现状及校园特有需求,量身定制数字化节水解决方案。通过该项目,该高校成功获得了节水高校认证,助力津城再添一所绿色校园。
(本版图片均为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