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社会各界送别叶嘉莹先生
~~~
~~~
天津临港千红石化仓储有限公司新建油品管道投用~~~
《公仆走进直播间》节目推出“向群众汇报——2024委办局长年终访谈”特别策划~~~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引领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开创新局面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我国首个保温管智慧工厂投运记
东丽区公益惠企律师窗口重点服务初创企业~~~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12月01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遗音沧海如能会 便是千秋共此时(图)
——社会各界送别叶嘉莹先生
本报记者 姜凝 本报记者 姜宝成 通讯员 韦承金 摄
  11月30日,南开大学讲席教授、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华古典诗词研究专家叶嘉莹遗体告别仪式在天津市第一殡仪馆举行。 新华社发

  南开大学迦陵学舍前摆满鲜花。

  本报记者 姜宝成 通讯员 韦承金 摄

  11月30日,是送别南开大学讲席教授、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华古典诗词研究专家叶嘉莹先生的日子。

  一大早,天津市第一殡仪馆滨河厅外,叶嘉莹先生告别仪式开始前,自发地从全国各地赶来送别的各界人士排起长长的队伍。人群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年轻的学子,大家胸佩白花、眼含悲戚,向心目中热爱和敬仰的先生作最后告别。

  “我是从老师带我们观看‘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时认识的叶先生,那一瞬间就好像有一束光照亮了我学诗词之路。”泰山护理职业学院大三学生张建美说,“我一早从济南坐火车赶到这里,专程来送先生最后一程。作为诗词爱好者,我会继续将诗词之美传递下去。”

  家住津南区的张皓是南开大学校友,之前她已到学校为叶嘉莹先生设立的灵堂吊唁,此次也是早早赶来送叶嘉莹先生最后一程。“我将继续采用多种方式传承中国古典诗词,不断探索古典诗词传承新路径,让中国古典诗词持续绽放魅力。”张皓表示。

  “叶嘉莹先生虽身已远行,但文为佳话。叶先生一生坚持弘扬中华诗词教育传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让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非常敬佩。”天津传媒学院教授张妍表示,“叶嘉莹先生教书育人的赤诚之心激励我们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获得人生启迪。”

  11月30日下午,南开大学举行了叶嘉莹先生追思会。刚刚送别叶嘉莹先生的师生校友、各界友人等在南开大学省身楼聚集一堂,共忆他们心中敬仰和爱戴的这位“诗词的女儿”。

  追思会会场,没有哀乐低回,没有白烛相映,有的只是在场人的低声啜泣。叶嘉莹先生的生前好友来了,她悉心指导过的学生来了,聆听过先生讲座的莘莘学子也来了。

  “能有机会为叶先生拍摄纪录电影,我感到幸运,只是可惜,摄影机无法完整地捕捉她的神韵。”获得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科教片奖的影片《掬水月在手》的导演陈传兴表示,叶嘉莹先生的赤子之心令他印象深刻,“希望大家通过这样的影片去感怀她。”

  “我爷爷缪钺和叶先生不仅曾有科研合作,在教学、人才培养方面也进行过合作。”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缪元朗介绍说,“两位学者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精美品质有着相同的感受与挚爱,曾共同撰写了两本论词著作,并多有相互赠答诗作。希望学校能设立专门场所陈列叶先生的著作,让大家为叶先生的人生和学问‘兴发感动’。”

  “叶先生曾写过两句诗:‘喜见旧邦新气象,要挥彩笔写江山。’叶先生强烈的家国情怀,深深感动着海内外中华儿女。”新加坡孔子基金会主席、新加坡陈嘉庚基金副主席郭文龙说。

  哈佛大学东亚系博士张元昕曾因叶嘉莹先生诗教精神的感召,13岁时被南开大学文学院破格录取,从美国来到南开大学就读。得知噩耗后,她专程从纽约赶到天津送别叶先生。“叶先生曾经讲过,她小时候在《论语》中读到‘朝闻道,夕死可矣’时,感到心中有莫大的震撼:原来世界上还有一个这么重要的东西叫作‘道’。如今,借由诗教,叶先生已经把‘道’传给了我们。”张元昕说,她已效仿恩师投身教育事业,和家人一起在美国教授中国古典诗词,6年来,小班的孩子们已经学会了1200多首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