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前夕,天津外国语大学马达加斯加留学生洛夫受邀参加了“唱响山海”中非歌会,与中外师生一起演唱天津外国语大学原创歌曲《在名叫天津的地方》。演出视频一经发布,便在海内外社交媒体账号引发广泛关注和好评。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事业不断深入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已经成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类高校在探索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路径、扩大中外人文交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天津五大道文化旅游区,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苑”。毗邻于此的天津外国语大学马场道校区文韵深厚、文脉悠长。校园内的法式建筑钟楼、法国博物学家桑志华创办的北疆博物院历经百年、闻名遐迩,逐渐成为中法人文交流的重要场所。
今年是天津外国语大学建校60周年。栉风沐雨、六秩春秋,天津外国语大学秉承“中外求索 德业竞进”的校训精神,积极发挥“外”的特色、“语”的特长,深刻理解和把握文明交流互鉴的重大意义,着力打造新时代中外人文交流新场景,架设起中外文明互联互通的友谊之桥。
发挥语言翻译优势——
当好中华文明的传播者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
语言是中外文明交流的纽带和桥梁,翻译是沟通世界各民族文明的心灵之炬。
今年6月,由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海河传媒中心文艺频道联合制作的大型文博类探索节目《博物问津》开播后引发观众热烈反响。节目英文版的翻译团队,是来自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国际传播外译研究中心8位骨干教师组成的翻译专班。
《博物问津》以年轻的语态、创新的形式、多元的融合,带领观众沉浸式回溯天津文脉的悠久传承,感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从接到翻译任务开始,我们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广泛搜集资料,统一翻译标准,求证每一个概念,考究每一段历史,努力把‘信达雅’贯穿到字、词、句的翻译中。”翻译专班成员周薇说。
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国际传播外译研究中心主任汪淳波介绍,天津外国语大学积极对接新时代对外话语体系建设需求,发挥多语种翻译智库优势,立足讲好中国故事、天津故事,持续推进中外人文交流的广度和深度。
“天外翻译团队先后翻译了《行进天津》等多部大型专题纪录片,以及《天津指南》等多部展示天津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成就的丛书。”汪淳波说。
近年来,天津外国语大学依托全国唯一的“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对外翻译研究”国家特需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以及“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国际传播外译研究中心”等多个高端学术平台,大力开展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外译和学术文化外译工作,先后承担或参与完成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中华文化概览》等50余部文献、600余万字的外译任务,为对外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搭建交流互鉴桥梁——
当好中外文化的交流者
文明互鉴,和合共生。
天津外国语大学着力做好“引进来”“走出去”两篇大文章,不断扩大“朋友圈”,做强“留学天外”品牌,增进来华留学生感知当代中国发展脉搏的频度和深度。
今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塞尔维亚进行国事访问。正在贝尔格莱德大学交流学习的天津外国语大学留学生们感受到中塞友谊的真挚情怀。“中国文化中心、中塞友谊广场等,城市的每一处都展现着‘塞铁’的深厚情谊。”天津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2021级塞尔维亚语专业学生孙嘉迪说,“中国人讲,‘朋友以义合’;塞尔维亚人说,‘朋友是生命中最好的财富’。我们在学习塞尔维亚文化的同时,也和当地语言学院中文系的同学交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感谢此次中国之旅,让我发现了书本、图片之外的真实的中国。这两周的时光既是中华文明的探寻之旅,也是意义深远的友谊联结之旅。”今年8月,来华参加“汉语桥”暑期夏令营活动的葡萄牙里斯本大学孔子学院学生安雅,通过微信给天津外国语大学带班教师发来真挚的感谢。
今年以来,天津外国语大学先后承接了29批次、共计1947人次的“汉语桥”暑期夏令营等来华留学生项目。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学子通过“汉语桥”,近距离感知中国文化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目前,天津外国语大学已经与世界50余个国家的320余所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在海外设立9所孔子学院,在4所合作院校分别成立了中国学研究中心、中国学资料中心和中国文化中心,先后选派中方院长、汉语教师、学生志愿者700余人,到30多个国家担任中文教学工作,为推动中国语言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中外友好关系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共享文化交融成果——
当好中国故事的讲述者
文化之美,美美与共。
今年9月初,哈萨克斯坦姑娘黄琳娜回到她熟悉的天津外国语大学校园。2022年,黄琳娜不远千里来到天津外国语大学学习,就读于国际中文教育专业。今年7月,完成硕士阶段学习的她没有选择回国就业,而是留在天外继续深造。黄琳娜说:“如今的哈萨克斯坦,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在中资企业上班的人越来越多,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也越来越多。我要当好友谊使者,努力为促进中哈文化交流作出新贡献。”
进入新时代,天津外国语大学不断提升国际中文教育水平,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向海内外推介古今交融、中西合璧的天津城市文化。
近年来,天津外国语大学陆续推出“津韵”——民歌民乐赏析、“津味”——天外·祥禾大讲堂、“津乡”——天津人·天津事之名人故居探访、“津声”——天外文博大讲堂等系列文化选修课程和文化活动,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魅力,努力培养更多知华、友华、爱华的国际人才。
与此同时,天津外国语大学志愿者在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等多个主场外事活动中,向世界展示天津城市韵味、讲述中国文化故事。
今年夏季,天津外国语大学选派了6个语种专业的30名志愿者,担任2024天津国际少儿艺术节随团翻译。志愿者们用微笑架起了一座沟通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桥梁,向世界展示东道主天津的独特魅力。
登黄崖关长城感受世界奇迹,坐游船赏海河璀璨夜景,游古文化街感受天津民俗和传统文化……艺术节期间,各国少年儿童在天外志愿者的陪同下,亲身感受了津味文化的魅力。“从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里,我能感到他们的中国行收获满满。”担任坦桑尼亚团随团翻译的田九竹同学说。
天津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周红蕾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外语院校始终处于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的前沿,我们将精准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和天津对外开放需求,持续优化外语人才的培养体系,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求索精神、跨文化能力的高素质国际化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