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文体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8月24日 星期六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记者观察
中超间歇期 都收一收脾气
本报记者 顾颖

  足协杯4强产生后,中超所有球队都进入了休整的状态。休整却并不安逸,中超联赛渐入尾声,很多俱乐部和球队要面对各种压力,解决各种问题。

  这两天河南队突然陷入了副总经理杨晨是否提出辞职、是否确定离开的风波。作为紧急公关,俱乐部方面用一场网络直播辟谣,坚称刚刚履任3个月的杨晨并没有走,可杨晨本人有没有提出辞职,以及俱乐部、球队的情况,在直播中并未涉及。参照企业运营逻辑,俱乐部运营方面的细节,是最容易与外界产生信息差的,一些问题一旦出现,到底是内里梳理不到位,还是有难言之隐,俱乐部与球迷之间,往往很难实现共情,最终寻求和解,得用“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来一言带过。

  北京国安队足协杯负于上海申花队之后,主裁判的个别关键判罚,引发了国安俱乐部和球队的强烈不满,而国安队失利出局,又引发了一些支持他们的球迷的不满。昨天凌晨3点多,国安队主力左后卫、下午将到国足报到的李磊,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写了一段话:“可能我真的不配拥有那么好的球迷了,我只是个边后卫,也许失败是人生的主旋律……是时候给年轻人让位了……”很显然,在不适合与某些极端言论“硬刚”,可内心又无法跟自己和解的情况下,夜不能寐的李磊选择这样给自己的情绪一个出口。

  在网络空前发达的如今,足球从业者与球迷们已经能够实现信息相互触达,基于此,球员与球迷在网上“吵架”的事件,今年在各地也已经发生过若干。归根结底,足球从业者们,他们的种种状态,外界很难真正了解,而外界对这个行业同样存在认知偏差。比如,津门虎队用轮换阵容首发,输掉了和上海海港队的足协杯比赛,到底意味着彻头彻尾的“怂”,还是单纯比赛策略未能实现,可能就有根本的认知区别。

  一直身处舆论风口浪尖的中国足球,在网络时代又成了为流量做贡献的代表,可助推这个行业发展的,可能恰恰不是流量的惊涛骇浪,而是方方面面多一份平心静气。

  本报记者 顾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