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万红)服务京津先进技术成果落地转化,昨天,中国技术交易所天津先进技术交易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以下简称滨海—中关村)正式揭牌成立。中心的挂牌运营将进一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速科技创新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进一步支持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
中国技术交易所是由国务院批准,北京市政府、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共建的技术交易服务机构。这样一个交易所在天津挂牌运营先进技术交易服务中心将为增强京津科技研发转化能力带来哪些助力?中国技术交易所总经理助理刘利军介绍,中心将依托中国技术交易所专业服务、平台渠道和资源优势,结合滨海新区在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大健康等优势产业的技术需求和应用场景,以中心为平台,为区域拓展北京高校院所优质创新资源,构建京津两地常态化创新合作机制。
“区别于传统通过招商进行研发成果转化的模式,借助中心搭建的平台,我们可以直接将北京及全国高校院所的优质科技成果,通过专利转让、许可、技术入股等交易模式引入滨海新区,与这边的企业需求或产业发展形成对接合作,并进行育成孵化。”刘利军说,“揭牌首日,中心就举办了滨海新区首届技术经理人培训班,随后也将持续开展科技成果路演对接、人才培训、概念验证等转化服务活动。”
此外,结合进一步支持天津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心还计划探索复制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政策,在滨海—中关村与经开区管委会共同开展“知识产权先使用后付费”政策试点,引导北京、天津的优质科研成果在滨海新区开展成果转移转化。
“北京高校院所研发资源非常丰富,中心的设立一方面可更好地推广转化北京科研成果,另一方面也能推进科技创新成果与区域相关产业发展的供需匹配,进一步打通北京科技研发与天津先进制造的融合通路,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应用。”天津经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赵继超说。
实现“北京研发、天津转化”不仅需要搭建专业化平台,打造契合科技企业发展的创新载体也同样重要。
距离中国技术交易所天津先进技术交易服务中心不远,在滨海—中关村核心位置,我市首个成规模新型产业用地(M0)项目——滨海—中关村北塘湾数字经济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也加紧建设。在产业园为北京理工大学量身定制的新能源与高性能制造实验室中,大型天车设备已安装完毕,工作人员正紧锣密鼓进行着首批3D打印设备的安装调试。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3月底,产业园建筑面积17.4万平方米的一期工程就已完成主体结构建设。目前,二次结构已完成80%,近期,我们和园区组建的工作专班正为意向入驻企业进行内部空间及功能设计,尽可能满足企业实际的产业化需求。”项目建设方北塘湾(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强说。此外,产业园内,综合服务楼、员工餐厅等配套也已进入机电安装和装饰装修阶段,将于今年年底陆续投入使用。
对于滨海—中关村来说,新型产业用地项目(M0)补齐了园区零工业用地短板,还将企业实际需求与土地、空间的关系更为契合地匹配对接。滨海—中关村办公室主任陈强说:“我们的目标是将其建成‘北京研发、天津转化’的最佳承载平台,形成具备京津冀协同特色的‘类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
作为京津两市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示范园区,截至目前,滨海—中关村累计注册企业超5400家,累计为1000余家北京科技企业提供科技创新和应用场景支持,交出了一份承接转化高分答卷。
随着越来越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与载体成功搭建,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在滨海—中关村持续加速,为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我们将以中国技术交易所天津先进技术交易服务中心挂牌运营、新型产业用地项目(M0)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突出园区链接北京科技创新资源和天津先进制造业研发优势,当好服务区域科技创新的‘桥头堡’。”陈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