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专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服务能源高质量发展工作纪实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朱墨“新”研春山“绿” 笃行“智”远尽所“能”(图)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服务能源高质量发展工作纪实
何铎 潘冬冬 王朝阳 李媛 李婷 李钊 李津 张梦瑶 摄
宝坻小辛码头。 (李媛 摄)
国网天津滨海公司员工在于家堡双碳创新充电站检查充电设施,指导用户使用充电桩,助力居民绿色出行。 (李婷 摄)
国网天津城南公司工作人员在津门湖新能源车综合服务中心对楼宇光伏板开展巡视。 (李钊 摄)
张黎明带领团队研发人工智能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 (李津 摄)
国网天津物资公司工作人员在供应链服务智慧园区仓库内,操作电缆截米机截取电缆送检。 (张梦瑶 摄)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要加快推动关键技术、核心产品迭代升级和新技术智慧赋能,提高国家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这为我国统筹能源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加快能源科技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我们心无旁骛投入创新事业中。我们最近正在研发第五代单臂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可实现机器人和作业车辆一体化。”6月18日晚,“时代楷模”张黎明带领研发团队就第五代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细化功能进行进一步研讨。精益求精、臻于至善,这样的讨论张黎明带领大家不知进行了多少次。

  在“时代楷模”精神感召下,国网天津电力全体干部员工发扬推土机精神,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助推能源高质量发展。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国网天津电力以钉钉子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天津市委市政府与国网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要求,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任务,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时代楷模”张黎明为榜样,顺能源转型之势、铸能源发展之基、拓科技创新之路、展企业奋进之为,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充电,奋力谱写能源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双碳实践 力所“能”及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双碳’工作为引领,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持续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国网天津电力以建设电力“双碳”先行示范区为抓手,以电力双碳创新为驱动,通过挖掘低碳场景、攻克低碳技术、拓展低碳业务、打造低碳业态“四轮驱动”,助力绿色低碳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紧握绿色低碳之“笔”,绘就能源革命先锋城市新画卷。

  6月15日,有着“千年古渡”美誉的宝坻区小辛码头村迎来了不少游客。国网天津宝坻公司“碳医生”青年服务队主动上门,对农家院用电情况进行检查。

  去年9月份开始,宝坻公司就在村民的电表箱里安装了130个智能用电分析仪,让村民用上了“智慧电”,也使这座“千年古渡”绿意盎然。“我们借助智能用电分析仪可以准确监测并分析村民电器用能情况,为村民制定个性化的用能降碳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宝坻公司营销部装表接电与检测检验班项目负责人王昊川介绍。

  宝坻“一园一村”是国网天津电力“双碳”先行示范区在园区、村庄级别的典型示范工程。“一园”是九园工业园、“一村”则是小辛码头村。自2021年启动以来,国网天津电力共细化梳理形成“一园一村”任务清单39项、推广任务清单47项,目前已全部竣工,聚焦区域产业和发展优势,打造乡村低碳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当前,“双碳”引领的绿色经济加速崛起,碳资产管理、碳循环经济等新业态蓬勃兴起,能源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技术变革、业务转型和产业升级机遇。国网天津电力深挖降碳衍生价值,立足产业共性,扩容“电—碳”业务,拓展绿证交易、辅助服务等业务布局。

  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将于今年6月20日至23日在天津举办。在全国首家省级绿电绿证服务中心——天津市绿电绿证服务中心的帮助下,国家会展中心(天津)顺利完成500张绿色电力证书交易,折合绿电电量50万千瓦时,实现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100%绿电保障。

  自2021年全国绿电市场启动以来,在一系列政策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大绿电交易,积极申领绿证。国网天津电力拓展绿电交易渠道,推进绿色电力市场建设。2021年至2023年,天津全年绿电交易电量从0.12亿千瓦时增长至18.3亿千瓦时,2024年预计将突破60亿千瓦时,年交易电量较2021年增长约500倍。目前,天津市共有700余家企业参与绿电交易,共从新能源发电企业购买绿电电量54.52亿千瓦时,可减排二氧化碳434万吨。

  在为绿电绿证交易“开路破题”的同时,国网天津电力注重“能效”拓展空间,聚焦以电为中心的“1+3+N”发展方向(“1”为省级智慧能源服务平台;“3”为能源托管、多能供应、工业节能3类实体业务;“N”包括电力市场化交易、绿电交易、需求响应、辅助调峰以及能源站代维、信息化等服务类业务),坚持以打造高质量平台为基础,为客户提供投资、建设、运维、服务等高水平综合能源整体解决方案,开展满足多元化能源生产与消费需求的综合能源服务。

  6月12日,国网(天津)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运维队伍到天津市政务服务中心项目现场,检查能源机房、磁悬浮机组等设备运行情况,为政务中心夏季供冷提供有力保障。

  综合能源公司与天津市政务服务中心合作探索的“能源资源费用+设备设施运维”双托管新模式,将整个中心暖通末端设备纳入智慧能源服务平台,通过精细化管控,实现分时分温控制。在保障大楼能源机房、变电站、空调末端等能源系统正常运转的前提下,综合能源公司多维度分析各类运行数据,实现节能管理与资产管理深度融合,每年可以为中心节约能源成本23万元、减排二氧化碳578吨。

  综合能源是双碳的“主战场”之一,碳排放监测则是支撑碳排放统计核算的关键要素,对如期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彰显了党中央对碳排放核算工作的高度重视。

  国网天津电力以新型电力系统创新引领为切入点,拓展碳排放监测特色场景,创新研发天津电网电碳追踪溯源系统,可实现分时、分区电力碳排放因子的量化评估。该系统采用先进图计算技术,构建了跨区域、跨专业、跨信息系统的全景电—碳耦合模型,基于天津电网电源结构和潮流分布,实时监测展示电力流、碳流轨迹,为区域、企业电力碳排放监测提供评价依据。

  “对电力碳排放的精准核算不仅在于提供精准的碳排放数据,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企业有效制定降碳策略、协助政府科学布局产业政策,为碳减排、碳治理赋能赋智。”国网天津经研院设计中心变电室主任高毅说。

  绿色出行 能量“充”盈

  工作日的清晨,天色微亮,京津城际候车大厅早已人潮汹涌。北京工作、天津生活的新时尚,在平均十几分钟一班的高铁助力下成为可能,“轨道上的京津冀”已加速成型。

  交通枢纽供电方式、越区电源、信号控制运行情况实时掌控;“跨区供电图”,主动对接服务,常态化联络机制,多种手段保障交通稳定畅通,区域电气化铁路发展全面提升。

  随着路网畅行,京津冀生活圈形成日益紧密的新业态,国网天津电力布局谋篇,构建以绿为底色,电做根基,智能低碳的出行方式已成为人们的必然选择,这无疑完美诠释了“智行天下 能动未来”的意义。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期间,观看了人工智能配电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和智慧车联网项目展示,听取了“时代楷模”、国网天津滨海供电公司配电抢修班班长张黎明工作汇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有创新梦想的人能够心无旁骛、有信心又有激情地投入到创新事业中。这为实现“双碳”目标、发展绿色智能出行提供了根本遵循。

  去年,天津滨海于家堡双碳创新充电站建成投用。全站77个充电车位,实现了自动充电、上门充电、共享充电等智能个性化需求。由张黎明团队研发的自动充电机器人更是在此大显身手。

  近年来,国网天津电力先后投运津门湖、武清等创新示范站,在全国首座“近零碳”充电站——天津津门湖新能源车综合服务中心内,储能充电桩、Chaoji充电、车网互动充电桩等9种充电品类应有尽有。自2021年7月启用以来,津门湖新能源车综合服务中心日充换电量最高达3.08万千瓦时,累计充电量达1539.16万千瓦时,服务新能源车充换电62.92万车次,减碳1.73万余吨,保障了市民高效充电、绿色出行。

  从空中俯瞰,蓝天下鳞次栉比的光伏发电板格外亮眼。津门湖充电站充分利用屋顶、车棚等空间资源,大面积敷设光伏板,建成“光储充换”清洁系统和绿色能源管控平台,实现对能源的优化配置和精准控制。在这里,实现了绿色低碳技术的多元融合,形成了绿色环保能源体系。车主不但能享受到优质的充电服务,还真正实现了“双碳目标,你我创造”。

  不仅充电服务周到可靠,车主还可以在这里享受到选车、试驾、买车、上险、充电报装、充电桩预约安装等全流程贯通的“一站式”服务。国网天津电力统筹多方资源建成涵盖汽车展销、新零售E享家、金融保险等业务的综合体验中心,丰富客户感知体验,增强用户绿色消费信心。

  “在这儿买完车,马上能申请个人充电桩,省去了中间流程,真是又新鲜又方便!”端午假期中,前往津门湖体验购车的费先生赞叹。

  新能源汽车消费是我国内需增长的新亮点,国网天津电力加快建设充电基础设施,进一步推动汽车消费绿色低碳升级。打造城市核心区0.9千米、市区3千米、郊区5千米的“0.9、3、5”充电服务圈,在重点领域实现公交充电全覆盖、过境高速充电全覆盖、4A级及以上景区充电全覆盖。该公司与新能源汽车销售门店签署合作备忘录,形成“购车办电—装桩接电—充电服务—增值服务”的“联网通办”模式,打通新能源车服务“最后一公里”。

  “我从河北省来,车没电了。这不到半小时就充好了,我们出行很踏实。”五一假期,在京沪高速唐官屯服务区,来津旅游的牛先生在国网天津电力工作人员的协助下,使用充电桩为新能源汽车充了电。

  “为了给新能源车主提供稳定、可靠的充电服务,去年我们就完成了京沪高速唐官屯服务区2个充电站共计8台充电桩的恒功率宽电压改造工作。”国网天津静海公司综合能源服务部负管班班长胡子海介绍,该服务区宽电压功能,平均充电速度提升了30%。

  今年以来天津旅游市场持续火爆,驾驶新能源汽车前往天津的游客日益增加。为有效应对假期电动汽车充电高峰,国网天津电力在科学调配服务值守人员基础上,在各大相关高速服务区配置移动式应急充电舱、应急充电桩等设备,满足更多车主充电需求。

  应用国网智慧车联网平台“高速看板”功能,系统分析特定时间段充电站充电数据,预先研判充电站的充电需求,科学调配充电服务保障资源,提升充电服务质量。通过部署在52座高速充电站的视频监控系统,打造“线上巡视+线下运维”保障模式,实时监控高速充电站运行情况,有效提升充电服务水平。据统计,五一、端午假期高速充电站充电量分别高达37.82万千瓦时、13.51万千瓦时,同比提升44.55%、27.48%。

  “只要把车停在共享充电桩周围停车位中的任意一个,就能充上电。”不久前,国网天津电力“心连心”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翟世雄在北仑里社区,为居民介绍“黎明”移动共享充电桩。

  “我们新能源车主在小区没法充电都成了老大难,而‘黎明’移动共享充电桩完美解决这个问题。”社区居民李薇开心地说。

  据悉,移动共享充电桩已经陆续在天津市正义里、红霞里等20个小区推广应用,充电桩充电利用率较原来提高了4倍,未来还将与北京等地开展推广合作。“移动共享充电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帮许多老小区的居民实实在在解决了充电难问题。”张黎明表示。

  勇立潮头,再攀高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国网天津电力将厚植能源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继续发扬推土机精神,以“楷模之光”点燃奋进火炬,“碳”寻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密码,在天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新征程上砥砺前行。

  科技兴安

  众“智”成城

  能源电力安全保供是经济社会稳定运行的基础保障,关系民生、关系稳定、关系大局。国网天津电力坚决扛牢电力保供首要责任,面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强化科技创新,在配电网和变电站运维领域加大科技研发,同时着力强化电力物资供应保障能力,创新打造智能高效的一体化物资供应体系,多维度保障电力安全。

  6月11日,在天津市静海区良王乡罗各庄,“黎明牌”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利用双臂开展接地环安装作业,这是该机器人在天津首次实施双臂作业。

  配电网直接连接大电网和企业、农田、千家万户,在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保障城市配网安全运行的一项“利器”,“黎明牌”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已开始第五代研发,正在针对多样化路线场景和复杂作业项目开展技术研发,将为配网安全供电提供更可靠保障。

  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研发是国网天津电力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强化核心技术攻关,以数智赋能配网安全供电的实践探索。

  2017年以来,“时代楷模”张黎明带领研发团队利用传感、识别、认知等人工智能技术,成功研发基于人工智能的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目前,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历经四次迭代,体积缩小了三分之二、重量减轻了三分之一,在山东、浙江等26个省份推广应用,代替了人工作业超过了6.9万次,保障超过13.8万人次的人身安全,为城市配网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特高压变电站同样连接大电网,在跨区域输送电力能源方面具有独特技术优势,对保障大电网安全发挥不可替代作用。近年来,国网天津电力聚焦数智赋能发展方向,融合无人机、高清视频、智能机器人、在线监测等多维技术手段,在特高压变电站构建“空天地”立体智慧巡检系统,推动核心业务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无人机电量充足,智能巡检机器人、巡视摄像头显示正常!”6月17日,天津迎来38摄氏度高温,在天津1000千伏特高压海河变电站,国网天津高压公司运维人员利用“空天地”立体巡检开展特巡,确保高温天气特高压变电站安全稳定。

  1000千伏特高压海河变电站是天津地区唯一一座特高压变电站,作为华北电网重要枢纽变电站,承担京津冀鲁地区的重要电力负荷的输送重任。

  随着运维人员下达的飞检指令,无人机舱盖自动缓缓打开,四旋翼无人机缓缓起飞,按照预定的专项航线,向着1号主变1000千伏侧电压互感器飞去。运维人员观察平板控制器屏幕上实时传回的高清画面,利用其搭载的变焦摄像头和红外测温模块,对互感器油位及温度等信息进行仔细观测。与此同时,部署在变电站的视频装备启动固定点位巡视监测,站区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小海”,也开始在主变附近的路径上旋转头部摄像模组,将采集到的可见光及红外图像等传送给主控室后台的操作系统。

  这是国网天津电力应用无人机、高清视频、机器人在线监测等技术手段,对海河变电站全面开展“空天地”立体智慧巡检。该巡检系统可自动识别变电站设备油位、温度、气室压力等设备状态信息,及时发现隐蔽部位异物、覆冰等隐患,提高缺陷隐患识别效率。

  目前,依托智能巡视系统,该站内实现了I类巡视点位100%全覆盖,II类巡视点位覆盖92%,III类巡视点位覆盖81%。国网天津电力正以海河站为试点,深化数字特高压站建设,推广智能巡检、在线监测数据应用技术,发挥三维立体孪生、三维空间分析优势,构建重要变电站数字化、智能化巡视新模式。

  新技术、新装备为电网安全稳定供电提供了坚强保障,智能高效的电力物资供应体系为电网运营维护和应急提供了基础保障。

  6月18日,在国网天津电力供应链服务智慧园区检储协同库内,智能装卸机器人将防汛物资分批次出库,为电力系统防汛做好充足准备。该园区是国网天津电力打造的国网首个具备“采检储运”一体化功能的综合性供应链服务智慧园区,已平稳运行11个月,在智慧仓储、应急保障、智能检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供应链服务智慧园区包括国网应急库、检储协同库、配网设备库、线缆平置区、室外罩棚组等仓储集群和物资质量检测中心。智能装卸机器人、重型四向穿梭车、自动导引运输车等一批“数字员工”在仓储集群忙碌,实现装置性材料和配电网设备等不同类型的电力设备无人化智能存储。

  此外,国网天津电力应用了地下连廊传输系统,连通了检储协同库和检测中心,实现设备24小时双向自动转运,抽样、封样、检测、入库等业务流程无需人为干预,物资检测效率大幅提升。

  为应对紧急物资供应需求,国网天津电力在该园区构建“应急+周转+战略合作”仓储体系,打造“以国网应急库为核心、以园区实物资源为后备”的应急保障体系,针对城市内涝等突发事件,存储配网常用抢修类、大型事故备品类等多类物资,为应对台风、暴雨、地震等灾害性天气下的应急抢险做好充足准备。

  在应对去年台风“杜苏芮”的抗洪抢险保电工作中,供应链服务智慧园区高效调配发电车、排水泵、照明设备等46类2000余台(套)应急装备及14.7万余件防汛物资,为京津冀联合防汛防洪提供充足物资保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