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创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4月12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动美丽城市建设融入基层治理创新
贾恒欣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以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为导向,建设新时代美丽城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美丽中国建设的具体举措,并提出推动将美丽中国建设融入基层治理创新。美丽城市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将美丽城市建设融入基层治理创新,对于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夯实美丽城市建设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对城市宜居生活的期待很高,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美丽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美丽城市不仅要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水平,也要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将美丽城市建设融入基层治理创新,提升基层生态环境治理效能。一是提升基层生态环境治理系统化、制度化水平。坚持系统治理理念,将生态环境治理贯穿于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建立基层生态环境治理考核体系,将生态环境治理效能、水平纳入基层治理考核指标,加强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二是提升基层生态环境治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制定科学、完善的基层生态环境治理评价体系,对生态环境治理效能进行综合评估,发现问题与差距,提升基层生态环境治理效能。三是分层治理、分类施策推进城市生态环境示范建设行动。发挥不同街道、社区特色优势,打造美丽街道、美丽社区示范样板,在老旧小区更新改造过程中填补美丽城市建设的“洼地”,同时持续创新基层治理,打造美丽城市建设的“高地”。

  二、推进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打造美丽城市建设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推进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提升治理的智能化水平,是构建美丽城市数字化治理体系的重要抓手。一方面,建立基层生态环境治理综合服务管理智慧平台。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加强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建设“一网统管”治理中枢,收集与美丽城市建设相关的人、事、物等治理要素,建立健全资源调配利用数字系统,推进基层生态环境治理数字化、智能化。另一方面,构建美丽城市建设基层数字公共服务体系。整合各类美丽城市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信息平台和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入挖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治理的需求,促进数字资源共享,探索个性化的服务推送模式,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智能便捷、高效精准、规范有序的生态环境公共服务。

  三、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共创美丽城市文明新风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宣传绿色文明,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人民群众是美丽城市建设和基层治理的主体,倡导并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是美丽城市建设的内在要求。一是加强绿色低碳理念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通过自媒体、社区公告栏、理论宣讲、志愿活动、设立生态文明宣传月等方式,培养居民绿色低碳环保意识,营造绿色环保氛围。二是引导居民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进垃圾分类,增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形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鼓励绿色出行,加快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增加公共交通的品种、线路,为居民绿色出行提供良好条件。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完善社区绿色低碳公共设施,搭建绿色低碳生活共享平台,借助平台交换闲置资源,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三是探索建立“碳普惠”机制。建立“碳普惠”平台,将个人减排量计入个人碳资产,将无形的绿色低碳行为转化为有形的绿色价值,激发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四、引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构建美丽城市基层治理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建设美丽城市,每个人都是建设者、参与者、受益者和享有者,要充分调动和统筹政府、社会、市民等主体的积极性,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美丽城市基层治理格局。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美丽城市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生态环境治理全过程,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生态环境治理深度融合,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提升党对基层生态环境治理的组织领导能力,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更好转化为生态治理效能。二是建立多元参与行动体系。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联合街道、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群团组织、居民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基层生态环境治理,提升美丽城市建设水平。三是充分发挥居民自治作用,引导居民参与美丽城市建设。建立激励机制、公众监督机制和举报反馈机制,提升居民参与基层生态环境治理、美丽城市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发展不仅要追求经济目标,还要追求生态目标、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推动美丽城市建设融入基层治理创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市,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应有之义。

  (作者为天津城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