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文体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国家大剧院首部原创民族歌剧
天津音乐学院师生参演~~~
周邓馆推出“纪念邓颖超诞辰120周年馆藏文物展”~~~
庆祝天津设卫筑城619周年惠民演出举行~~~
开心麻花天津组演出《开心聊斋·三生》~~~
天津市青年京剧团亮相国家大剧院~~~
~~~
女排超级联赛1/4决赛 今日展开首回合较量~~~
~~~
阿根廷队领跑 中国队第79~~~
女排超级联赛小组赛球员数据揭晓~~~
后勤保障组提前赴海口准备~~~
~~~
~~~
~~~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12月23日 星期六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家大剧院首部原创民族歌剧
天津音乐学院师生参演
《运河谣》里有津彩(图)
本报记者 张帆
天津音乐学院供图

  “一条运河千里长,运河两岸是故乡;一条运河千年久,涛声桨影岁月流。”昨晚,原创民族歌剧《运河谣》作为北京艺术中心的开幕大戏激情唱响。此次演出含“津”量颇高,不仅由天津音乐学院院长王宏伟领衔主演,更有40余名天音学子担任合唱团成员,为久唱不衰的运河故事增添“津”彩。

  收获宝贵经历 

  利用彩排间隙,天津音乐学院歌剧学院大四学生闫俊杰终于能坐下来仔细看会儿演出。作为演出的替补队员,他积极排练,熟悉自己演唱的声部,随时做好上台准备,同时也要面对大概率无缘登台的现实。“正式演出时,我还要在后台待命,为其他演员提供后勤保障,只有彩排时才有机会看演出。”他表示,替补队员同样是演出的一分子,“作为演员,无论以何种方式参与到演出中,为演出尽一份力都是开心的。”

  从陌生新鲜到全情投入,歌剧学院大一新生张月燃坦言在此次演出过程中收获了许多课堂之外的宝贵经历:“在学校我们主要以文化课为主,很少有登台机会。没想到这次起点这么高,能够和这么多重量级的前辈同台,真的学到了很多。不仅是声乐技术,还有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和舞台经验,都是课本上学不到的。在排练中,国家大剧院的老师也对我们声乐和形体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细心指导,让我对国家大剧院有了更多向往,对未来参演更多歌剧有了信心和期待。”

  天津音乐学院歌剧学院副院长刘庆华介绍,参与此次演出的天音学子多是歌剧学院大一和大二新生,他们自11月起便开始了校内排练,力求在最短时间内提升专业水准。赴京集训期间,他们与国家大剧院的演职人员共同排练、不断打磨,无论是艺术表现还是行为规范,都在向一名专业演员的标准靠近。

  搭建优质学习平台 

  《运河谣》是国家大剧院推出的首部原创民族歌剧,此前已进行6轮演出,每次复排都在不断修改完善,力求让作品更加完美。王宏伟在此次演出中既担纲主演,又是天音师生团队的领衔者、组织者。他说:“这一次,天音师生有幸作为合唱团成员参与到《运河谣》这部歌剧中来,与知名艺术家携手献艺,既是对运河千年文脉的赓续,也是新时代文化传承发展的展示。”

  今年以来,天音师生多次赴京开展艺术实践活动,每一部作品都与不同的主创和艺术家合作,在不同角色中不断成长和历练。“国家大剧院是国内顶级的艺术院团,也是每年在全球歌剧制作生产和传播过程中最具影响的剧院之一。”王宏伟说,“这一次,天音师生亲身感受到国内歌剧制作的最高水平。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提高了自身专业水准,也实现了从学校迈向歌剧舞台非常重要的一步。未来,天音师生将继续以满腔诚意为广大观众备下艺术盛宴,希望天音作品能够点亮更多观众的生活。”

  歌剧《运河谣》以京杭大运河为故事背景,通过描述剧中人物在运河上跌宕起伏的命运,讴歌了纯真的爱情与舍己为人的人性大爱,因其从戏曲、民歌、民俗等中国文化精华中汲取营养,呈现出民族歌剧特有的艺术魅力。本轮在北京艺术中心的演出,由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吕嘉执棒,天津音乐学院院长王宏伟领衔天津音乐学院师生,携手雷佳、王喆、王莉、吴梦雪、孙砾、王鹤翔等原班阵容齐聚运河畔,共同演绎这部经典民族歌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