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文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7月23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物与二十四节气
大暑
大暑已至 万物荣华(图)
本报记者 刘茵
清代绵宁书画竹骨成扇
明代陆治《桐荫高士图》轴
清代王翚仿巨然 《夏山烟雨图》轴

  时至大暑,高温酷热,雨量充沛,万物狂长。“大暑”表示炎热至极,是夏天最热的时候。古人于大暑之际有的寄情山水,有的庭院闲坐……今日大暑,让我们走进天博,从文物中感受古人的避暑方式。

  天博馆藏明代陆治的《桐荫高士图》轴,图绘两株巨大梧桐树,树下一高士卧榻纳凉,二僮子一提水,一烹茶,一派悠闲自得。天博书画研究部的李晶告诉记者:“画面中山石的绘画皴笔转折有力却含蓄,设色淡雅。这类文人悠闲生活的题材在吴门画派作品中较为常见。”图左上画家自题诗一首。此图曾入清乾隆内府,后又经近人张翼、张叔诚收藏。

  陆治设此佳境,愈使“高士”超尘拔俗,在寂旷阒静氛围之中,隐含苏轼“泠然心境空,仿佛来笙鹤”的豁然恬淡之志。画家笔下的梧桐用双勾法绘树干并施以赭色,树叶多以空勾夹叶画法并填以花青,与纯用墨色表现的疏枝密叶的丛竹形成对比,丰茂与简洁、突兀与隐约浑融无间。所绘太湖石体现出画家“风骨峻削”的鲜明特色:山石形体十分清晰,较凹部位用墨色细细皴擦和渲染,墨线中敷以赭色,皴线则刚直尖锐,表现出石块方硬峻削的质感和体积,富有装饰效果。

  一场雷雨,顿消暑热。大暑时节,江南地区多见朦胧烟雨之景。天博馆藏清代王翚仿巨然的《夏山烟雨图》轴,图绘烟雨朦胧之状,远山仅见轮廓。李晶说:“此图用笔轻灵,气韵生动。画家以淡墨湿笔皴染山石,用以表现夏季江南细雨中的山川景色,十分传神。”

  古代百姓最主要的纳凉神器是扇子,扇子多由竹子编制,古代称为“摇风”“凉友”。

  天博馆藏清代绵宁书画竹骨成扇,此扇12材,竹骨,大骨雕山水人物,骨轴呈球状。纸本扇面,正面设色绘桃花,无款;背面为金地,上有绵宁楷书题字,及阴刻“子臣”印、阳刻“绵宁”印各一方。阴刻是将笔画显示平面物体之下的立体线条刻出,阳刻是将笔画显示平面物体之上的立体线条刻出。

  天津师范大学教授谭汝为告诉记者:“大暑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正值中伏前后。俗话‘冷在三九,热在中伏’。因而,大暑是一年之中气温最高、酷热难耐的时期。盛夏高温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但对人们的工作、生活有影响。在气温达37摄氏度以上时,中暑人数会急剧增加。在大暑节气里,家庭饮食可选择绿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米小豆粥,这些食材都具有补气清暑、健脾养胃的功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