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6月02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津门戏曲传承再谱新篇(图)
── 天津艺术职业学院戏曲系京、评、梆优秀教学成果展演侧记
本报记者 刘莉莉 摄影 姚文生

  随着昨晚河北梆子班学生的四出剧目表演结束,一连三天的“天艺风华”──天津艺术职业学院戏曲系京、评、梆优秀教学成果展演圆满落幕。三场演出,亮点频出,掌声不断。这是多年来老师们辛勤哺育的汇聚,是孩子们练功房里汗水的凝结,更是津门戏曲大码头薪火相传、人才辈出的又一篇章。

  天津艺术职业学院的前身之一是成立于1956年的天津市戏曲学校,培养了众多戏曲人才。在河北梆子班专场中,《扈家庄》的指导教师杨连璋就是天津市戏曲学校首批学生。从毕业后进入天津河北梆子剧院小百花剧团,再到投身教学传承,年届八旬的杨连璋见证并参与了几十年来天津戏曲人才培养的历程。她说:“给这批孩子上课第一天,我就告诉他们四个字──天道酬勤。戏曲行里有句话: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所以,就是要勤学苦练才能出成绩。”

  杨连璋用实际行动教育孩子们。“为了河北梆子的传承,我就玩命儿地教。上课的时候,动作我都直接示范。我80岁了,都能反复做,你们才十几岁,一定也可以。”就这样,杨连璋带动并感动着孩子们,一步步前行。她用三年时间,扎实地教会学生四出戏。如今,看着台上学生们的优秀表现,戏曲前辈欣慰地感叹河北梆子后继有人。

  戏曲艺术的传承,离不开老师的言传身教,也离不开学生的热爱与坚持。河北梆子班学生张心然自小喜爱戏曲,然而当她真正进入戏曲专业,才知道那些舞台上的优美身段、好听唱腔,都是下苦功换来的。“曾经有那么一刻也想过放弃,但我总不能因为有一点儿艰难就被打倒吧?既然我喜欢戏曲、学了戏曲,就要坚持下去。”张心然说。

  除了此次表演的《卖水》,张心然还学习了《喜荣归》《打金枝》等传统剧目。她觉得,中华戏曲饱含真善美,每出戏都会教人一些道理。虽然戏里讲的是古代故事,但这些做人的道理是相通的,所以在学习表演的同时,也是在学习其中内涵,通过演出给观众传递正能量。

  三场演出中,除了演员与乐队,主持、字幕以及一些后台服务工作也都由各班学生担当。京剧班学生司昊莹这次没有本工出场,而是负责打字幕。可别小瞧了这份工作,需要目不转睛盯着演员的唱,让字幕也随之而出。刚开始,司昊莹操作不顺,唱和字幕经常对不上。后来,小姑娘反复看视频、熟悉演出剧目,认真严谨地完成了任务。别样的舞台经历,也带给她别样的收获:京剧艺术,只有台前幕后抱着“一棵菜”的精神通力协作,才能呈现精彩演出。

  此次展演吸引了不少戏曲名家前来观看。京剧武旦名家、梅花奖得主闫巍说:“作为一名老校友,我很关注学校的人才培养。这是一个要打下坚实基础的年龄段,规范的‘四功五法’,即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很重要。看得出,孩子们在功法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在展演中亮相的评剧班,是天津艺术职业学院与天津评剧院于2017年合作成立,为评剧院定向输送后备力量。今年7月,评剧班即将毕业。看了孩子们的表演,天津评剧院院长曾昭娟高兴地说:“为天津评剧院储蓄了优质的人才力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