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同者不以千里为遥,相知者不以山海为远。天津和青海同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省市,虽省情、市情各不相同,但都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发展优势。
5月25日至26日,青海省党政代表团来津考察,与天津签署进一步深化支援合作框架协议,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场景下,深化对口支援,加强优势互补,携手共促发展。
2010年,党中央明确天津对口支援青海省黄南州,这是对天津的信任,也是必须尽好的责任。
“13年来,天津市委、市政府政治站位高,用心用情用力帮扶,促使黄南州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等方面取得了更大成绩。”青海省黄南州委书记朱战民表示,将进一步加强津青两地产业合作、“组团式”帮扶和智力支撑,全力推动两地对口支援合作框架协议的落实。
“‘十四五’以来,天津累计实施援青项目121个,其中超过90%用于民生领域。”天津市援青指挥部总指挥,黄南州委副书记、副州长宋建说,在津青两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天津援青全面提升支援层次、拓展支援领域、优化支援方式、完善支援机制,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今后将精准强化帮扶力度,坚持“黄南所需,天津所能”,围绕“精准、高效、创新、务实、深化、广泛”持续用力,在项目支援、智力支援、民生支援、产业支援、医教支援、交往交流交融六个方面再起新篇,全力打造天津对口援青工作升级版。
(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青海是三江之源,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此次考察,两地就共同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落细落实落具体、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进行了深入交流。
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是全国首家综合性环境能源交易机构,正在对接黄南州林草碳汇项目。考察期间,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总经理李天向代表团详细介绍了自2022年以来助力黄南州“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情况。
李天说,结合青海省森林草原湿地资源的优越性,天排所发挥自身平台优势,提出对口帮扶新模式,力争实现生态经济与工业经济完美结合。今后,将积极主动对接青海省相关部门,结合对口帮扶、区域经济合作契机,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多年来积累的“双碳”服务经验,切实为促进津青两地经济合作发挥应有的桥梁纽带作用。
“青海拥有独特的自然禀赋和‘超净区’的生态优势,现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有机畜牧产品、有机枸杞、冷水鱼生产基地。”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靳生寿表示,天津在援青工作中发挥自身优势,在农业技术、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我们将认真做好津青深化支援合作的落实工作,努力在农业科技合作、人才培训交流、农畜产品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更多成果。
滨海新区自2010年与青海省黄南州建立结对关系,构建了市、区两级多层全覆盖的对口援青工作格局,累计实施项目312个,选派五批次援青干部331人次。
在“美丽滨城”会客厅,代表团深入了解了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实施情况和对口支援黄南州工作情况。
“天津市及滨海新区党委政府始终把对口援青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坚持‘中央要求、黄南所需、天津所能’,通过项目援建、智力援助、结对帮扶等方式,在医疗卫生领域给予青海最大支持与帮助,为青海省特别是黄南州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青海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刘浩年说,将以此次学习考察为契机,深化与天津市的交流合作,继续在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人才“组团式”帮扶、医疗服务质量提升、重点专科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实现两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在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韩晓芬看来,此次青海省党政代表团来津,是天津和青海合作的又一个良好开端。她说,要与青海省卫生健康委进行深入沟通交流,将在定点医院对口支援前提下,加强柔性帮扶,促进双方在疾控体系等学科方面有更加深度、更加宽广的合作,不断提升两地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