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在津召开的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上 与会专家表示~~~
~~~
服务国家战略 坚守主责主业~~~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3月21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津召开的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上 与会专家表示
“谁来养活中国”中国已给出确定答案(图)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暨第十九届全国种子信息交流与产品交易会在天津市开幕,图为展会现场。新华社发

  日前在天津召开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表示,中国粮食生产实现多年丰收,口粮安全,谷物基本自给。其中,中国水稻、小麦单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农以种为先,种子关系到14亿多人的“口粮”。2013年,中国就提出了建设种业强国。近年来,中国启动了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实施了新修订的种子法,建成了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和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一项项扎实行动让“好种子”在广袤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良种是稳产增产的基础。天津市金良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陈金良与当地农户们一起整理育秧田,为今年2000亩稻田插秧做准备。

  “去年是个丰收年,水稻亩产近1500斤,是我种地这么多年来最高产的一年。”陈金良兴奋地说,他们采购了“津原89”种子,种出的水稻产量高、品质好。

  在天津,稻种“闯”出一片天,强筋春小麦品种可替代进口,花椰菜品种打破国外垄断并走出国门,黄瓜育种成果创新能力国际领先,肉羊育种走在全国前列,鲤鲫鱼苗种辐射全国;在湖南,水稻育种、辣椒杂交制种、鱼类育种等关键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持续引领世界……

  多位与会专家称,经过几十年发展,中国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水平已步入跟跑、并跑和领跑并存的新阶段,已建立较完善的农业生物育种技术体系。

  2006年,中国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18亿亩耕地红线”。2020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正式施行,基本农田上升为永久基本农田。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

  “在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加强生物育种技术研发,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提升耕地利用效率,才能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邹学校说。

  春耕备耕时节,中国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从“靠天吃饭”到“靠科技增产”,广大农户紧锣密鼓地开展育苗、管护、整地等作业,通过机械化操作,大大提高劳动效率。

  在天津市西青区王稳庄镇的中化现代农业天津示范农场,水稻的耕、种、管、收等环节都与物联网、无人机遥感、无人驾驶等技术相结合,实现全流程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

  “10余人的团队就能管理2万亩稻田。农场今年预计每亩收成能达到1300斤左右,比去年每亩增长100斤。”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天津技术服务中心经理陈伟说。

  面对“谁来养活中国”的质疑,中国用一个个数据作出了回击: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已超过96%,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95%,品种对单产的贡献率超过45%;到2022年底,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占19.18亿亩耕地的一半以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抓好油料生产,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加强耕地保护,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中国也在抓紧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中国计划到2025年建成10.75亿亩高标准农田,同时改造提升1.05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确保1.1万亿斤以上的粮食产能。

  中国不仅养活了自己,还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努力。

  与会专家称,作为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如今的中国有能力解决吃饭问题,并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据新华社天津3月20日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