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徐杨)日前,从市卫生健康委获悉,从现在开始到2025年,我市推动中医药高层次和基层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实施中医药杰出人才、领军人才、优秀中青年骨干人才和基层中医药人才四级人才培养体系,使中医药人才梯队结构更趋合理,到2025年,实现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中医医师配置不低于本机构医师总数的60%,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国医堂、配备中医医师。
我市将加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储备,培养8—10名中医药“杰出人才”,配套“一人一策”的人才支持举措,鼓励申报国家级顶尖人才称号、主持国家重大课题、开展学术传承。培养50名左右学科领军人才,支持领军人才通过传承工作室等形式开展学术传承、科学研究和团队建设。培养100名左右青年拔尖创新人才,以青年岐黄学者、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青年医学新锐等人才支持项目为抓手,不断做大做强优秀中青年骨干人才队伍。
为夯实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我市鼓励各区加大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力度、培养传承人才,培训一批“能中会西”的基层医生和全科医生,提升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医药服务能力。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人员配备,到2025年,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80%以上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务人员。
推进西医学习中医,试点开展九年制中西医结合教育,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传染病医院、妇幼保健等机构创造条件支持西医医师接受中医药专业知识培训和中医药继续教育,允许经过系统培训且考核合格的临床执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采用与其专业相关的中医药技术方法。面向综合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培养一批西学中骨干人才,持续举办西学中普通班提升临床医师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西医协同优势。
与此同时,推进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推进市部局共建天津中医药大学,将天津中医药大学建设成为中医药办学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一批“中医药+X”和“X+中医药”课程群,建立以中医药课程为主线,先中后西的中医药类专业课程体系。面向中医学类专业全面推行院校──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发挥中医药名医、名师、名家作用,建立早跟师、早临床学习制度,将师承教育贯穿临床实践教学全过程。
通过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三级综合医院将全部设置中医临床科室,设立中医门诊和中医病房,床位数不低于医院标准床位数的5%;支持综合医院建立中西医联合查房和会诊制度,鼓励临床科室配备一定数量的中医医师,允许中医医师在临床科室按照注册执业范围开展与其执业范围相符的诊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