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科学地阐释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主体以及必然趋势等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本原理,是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两大基石之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了唯物史观的内在本质和理论逻辑,并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开启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新样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是现代化道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既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又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我们可以从社会发展动力、社会发展主体、社会发展趋势三维视角进行简单的分析阐述。
首先,从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维度看,中国共产党根据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和变化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使之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
马克思曾说,人类社会是一个自然发展的历史过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近现代以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形成和发展,是与近现代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客观状况相联系的,有着自身运动发展与变化的轨迹和规律,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结果、历史选择的结果。回顾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从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戊戌变法的“改良图强”,再到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振兴实业”方案,追溯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中,虽然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不同,由此决定了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任务也不同,但目标和使命是明确的,那就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团结带领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共产党顺应和创造性地运用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时代潮流,成功地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与西方式现代化道路不同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中提出的“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实现工业化”;到社会主义革命时期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即提出“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再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战略目标;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明确提出中国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加明确地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战略,全面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这一探索完善的历史过程是中国共产党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运用于中国实践的过程,充分证明中国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以来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和基本遵循。
其次,从社会发展主体的维度看,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奋斗得来的,一部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史就是中国人民开拓创新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认为, 广大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发展史的主要推动力,既是物质生活资源与文化精神资源的缔造者,还必须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主要受益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基本政策立足点,人民是中国历史前进的真实力量,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落脚点和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擘画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中,依靠的主要力量始终是人民群众,现代化目标的设计始终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宗旨。人民群众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者,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共享者,就像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概括指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通观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布局,可以看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也是难度最大的现代化。超大规模的人口既能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和超大规模市场,也带来一系列难题和挑战。不仅涉及14亿多人的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而且还有就业、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一系列关乎民生福祉的制度设计,哪一项解决起来都不容易,哪一项涉及的人群都是天文数字。但这些现代化目标都是与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密不可分、不可缺少的,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根本区别所在。
再次,从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是既遵循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进行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有益探索,丰富和发展了世界文明样态。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提到:“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现代性的发展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普遍规律的根本表现,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规律的突出代表。现代化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不断地把传统的农耕文明转化为现代工业社会,再进一步推进到现代信息社会的必然趋势,是人类社会的重大历史进步、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不断发展创新的必然结果。中国在坚持人类社会发展的现代化普遍规律的基础上,又立足于中国现实情况、历史逻辑以及具体国情,成功开辟了一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融合发展之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以及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发展之路。这条成功发展道路,向全世界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充分展现了在人口基数大、遭受过严重侵略和封锁、发展起步晚的国家实行现代化的基本经验和现实可能性。中国进行现代化的不懈探索已经证明:现代化不存在定于一尊的模式,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中国式现代化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是对西方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超越。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历史命运、历史条件,决定了中国人民必须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追寻现代化,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也使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因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更加瑰丽多姿。
(作者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