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语莺啼,春风拂面。零能耗智慧建筑、绿色工厂、零碳车间……执起“绿色”之笔,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新画卷,津沽大地驰而不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有水库、有粮库,我们还要把碳库搞起来”“蓄积高质量发展的‘绿色财富’,加强对新技术、新能源的利用势在必行”……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聚焦我市正在推进的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谈感悟、话发展,传递出对“绿色未来”的信心与期待。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对产业的调整重塑,是新旧动能的转换。以创新为抓手,将绿色低碳发展的行动自觉转化为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有力招法,绿色发展之路会越走越通畅。“全市PM2.5浓度从2013年的96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2年的37微克/立方米,近1500家企业完成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改造,煤电、钢铁、焦化、石化等重点行业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或深度治理,这些数字和变化的背后,是技术的革新、动能的转换。”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志扬说,我市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全面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利用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不断提高科技治污、精准治污水平,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向科技借力、向创新求解,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上破立并举,这是胆识,也是决心。
“在智慧能源小镇,我们搭建了智慧能源管控平台,风、光、地热等多种能源因地制宜、就地利用,实现能效最高、能耗最低。我们还将在‘绿电’领域层层推进,在助力产业降低能耗和成本的同时,努力在新能源、新技术、新业态发展上抢占制高点。”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亮说。
潮白河两岸,国网天津宁河公司的新能源风电项目“拔地而起”,一架架大风车迎风“起舞”;“吸进”二氧化碳废气,“呼出”食品级液体和固化二氧化碳产品,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持续挖掘“第二矿藏”,释放出更加澎湃的绿色动能……做减法,推进产业存量变绿,传统产业焕发新生,在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的道路上阔步向前;做加法,依靠产业增量添绿,在壮大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上开辟新赛道,不断激活创新因子、集聚创新要素──共绘绿意盎然的美丽画卷,我们面前,是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