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译林出版社获悉,1919年出生于天津的著名翻译家、文学家杨苡先生于1月27日晚去世,享年104岁。
杨苡原名杨静如,出身名门,父亲杨毓璋是民国时期天津中国银行首任行长,哥哥杨宪益是著名翻译家,姐姐杨敏如是古典文学研究者。杨苡的丈夫赵瑞蕻是中国翻译《红与黑》的第一人。
杨苡自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译有《呼啸山庄》《永远不会落的太阳》《俄罗斯性格》《伟大的时刻》《天真与经验之歌》等,“呼啸山庄”这个译名由她首创,所译《呼啸山庄》是最流行的中译本之一。她不仅是声名远播的翻译家,还是兼及诗歌、散文、儿童文学创作的勤勉写作者,著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青青者忆》《魂兮归来》等,这些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她的作品深刻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2019年,她荣获第七届南京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2022年荣膺文都(榜样)力量“文坛经典力量”。
杨苡的童年和少女时代是在天津度过的,尤其是从8岁到18岁就读天津中西女校的10年,奠定了她一生与文学、艺术的不解之缘。她最早接触《呼啸山庄》的故事,就是在天津看了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魂归离恨天》。先后住日租界的花园街、法租界的兆丰街兆丰里,去起士林吃西餐,去大光明前身蛱蝶电影院看电影,去剧院看话剧,在中西女校学中英文、数理化、唱歌、弹琴、演话剧……在天津度过的这段少女时光,凝结成她人生最基础的能量块,仿佛“乘着歌声的翅膀”,助她日后轻盈、乐观地走过风风雨雨。
受新文化运动熏陶,她在苦闷之中开始给偶像巴金写信,希望能像《家》中的觉慧那样去见识更广阔的天地。巴金和杨苡跨越半个多世纪的书信来往,由此开始。1987年,她将保留下来的1939年至1985年的60封信编注、整理,出版了《雪泥集·巴金书简》。耄耋之年的巴金再次致信:“想想写《雪泥集》那些信函的日子真像在做梦!”2013年她推出《青青者忆》,以独特视角和深情文字写下她与心灵导师巴金的交往故事,这是她献给巴金先生的“好长好长的梦”。
1938年,以优异成绩被保送到南开大学中文系的杨苡,坐船南下,进入西南联大,因恩师沈从文建议,从中文系改为外文系。朱自清、闻一多、刘文典、陈梦家、陈嘉、吴宓……群星闪耀的西南联大在她的记忆里是一串串日常的弦歌。
在这里,她遇到了一生伴侣赵瑞蕻。1942年杨苡跟随赵瑞蕻到重庆,借读期间偶然读到英文版《呼啸山庄》,感觉“里面的爱情可以超越阶级、社会和生死,比《简·爱》要好”,于是萌发翻译念头。1956年,杨苡翻译的《呼啸山庄》一出版就好评如潮,精装本被英国勃朗特纪念馆收藏。此前梁实秋译本的书名为《咆哮山庄》,而杨苡则苦苦思索出了“呼啸山庄”这个译名,既译出其意义又能接近其读音,十分经典,沿用至今。
2015年,她携女儿赵蘅主编的“纪念杨宪益先生诞辰百年丛书”出版,被称为“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历史画卷中的独特一页”。
2022年,《杨宪益杨苡兄妹译诗》由中译出版社出版,收录了兄妹二人自选的百余首所爱小诗,内容涉及理想、爱情、学习和成长等,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古典文学趣味和独特的翻译审美观。当时,她说:“这真是一种奇妙的文字游戏,它使你夜不能眠。但最后你尝到它的甜味。”
故人逐渐凋零,时光却仿佛在她身上停滞,她一直充满好奇心地活着、写着、闪亮着,“我想我这一生如同浸透了浓郁的果汁,确是不虚此生,果实累累。”
她被文学浸润的人生,饱满光洁,优雅坚韧,乐观从容,豁达通透,如诗似歌,平常又传奇。2023年1月,她的口述自传上部《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杨苡口述自传》由译林出版社出版,百岁老人世纪回眸,豪情仍似旧时,“人生值得一过,活着就是胜利。”
岁月呼啸而过,如今斯人已逝,世间幽思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