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津门策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全面学习深入领悟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1月25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面学习深入领悟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王永兴 张红侠 李理 程同顺 王晓霞 刘志松

  党的二十大报告设专章论述国家安全问题,这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新征程国家安全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极端重要性。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国家安全的新论断、新部署、新要求,特组织专家学者撰写系列阐释文章,以飨读者。

  新时代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王永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国家安全列专章作出战略部署,明确指出,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这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运用,是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进一步丰富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应对新时代新征程新形势的根本要求

  第一,“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要求。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社会需求和社会生产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提倡以整体的、联系的和发展的观点看待和解决问题。因此,要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安全”领域的理论突破必不可少,从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安全是满足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环境等更高要求的必备条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第二,“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基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面对日益严峻的风险挑战,我党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已经做好充分准备,在新时代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坚持以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应对各种挑战。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自然延伸,只有全面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才能在日趋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战略定力,有效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

  第三,“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保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致力于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崇高目标,体现了中国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开放越要重视安全,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从理论上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立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形态和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发展。从实践上看,全方位对外开放是发展的必然要求。打开国门搞建设,既要立足国内,充分运用我国资源、市场、制度等优势,又要重视国内国际经济联动,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要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因此,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

  二、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把握好三个维度

  一是强调系统性和协同性。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必经之路和必然选择,是指导国家安全工作实践的重要抓手。这就要求必须从全局、整体的角度把握各领域的国家安全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因此,必须重视各类安全之间的辩证关系。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国家安全的部署要求,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建设,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积极防范应对内外环境复杂多变的挑战。

  二是把握精准性和方向性。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必须明确各类安全范畴定位和着力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继续突出强调政治安全的根本性作用和经济安全的基础性作用,同时指出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等是保障,国际安全是依托,而各类安全最终都服务于保障人民安全这一根本宗旨和方向。只有明确这一理念,才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三是突出保障性和目的性。新时代中国国家治理思想核心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奋斗目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在诸多准备工作中,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至关重要,具有全局性和系统性的影响。统筹发展和安全,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基本保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希望,只有把握好这一根本目的,才能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真正落于实处并获得强大动力。

  (作者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基地研究员,本文为天津社科联重点课题TJSKLZL-004和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课题AS2201成果)

  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张红侠

  落实党中央关于国家安全的战略部署,需要我们站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努力提升国家安全治理水平。

  一、维护国家安全是复杂的系统工程

  国家安全含义具有全面性。我国面临的国家安全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随之不断丰富扩大。国家安全已经突破传统安全的范畴,成为涵盖经济、重大基础设施、金融、网络、数据、生物、资源、核、太空、海洋等诸多领域并不断发展的“大安全”,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各个方面。

  国家安全工作具有人民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并将其置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国际安全之前,充分彰显了国家安全的人民立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在国家安全领域的体现。

  国家安全事业具有动态性。维护国家安全是统筹协调的过程,也是动态调整的过程,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全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还要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这个动态过程不仅要实现传统安全,还要与时俱进实现非传统安全。这个动态过程不仅立足现实着力维护好国家安全,还要面向未来主动塑造好内部和外部的安全环境。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思想武器

  总体国家安全观蕴含着维护国家安全的内在逻辑。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揭示出国家安全内在的逻辑关系。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强调人民安全高于一切,是国家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突出政治安全是其他领域安全的前提。以经济安全为基础,意味着要确保经济发展不受侵害,为国家安全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强调协调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各方面工作,为国家安全提供坚实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宣示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寻求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共同安全。

  总体国家安全观明确了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思路。总体国家安全观既重视发展,又重视安全;既重视内部安全,又重视外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因此不能离开发展谈安全,也不能不顾安全而片面地追求发展。维护国家安全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整体推进又要突出重点领域,既要维护国家安全又要塑造国家安全。在对国家安全风险进行科学研判的基础上,党和国家工作要统筹考虑、综合施策,切实把国家安全贯穿到各方面全过程。

  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了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作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强调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和海外保障安全能力建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一方面要协同推进国家安全形势研判、防范风险、应对化解、战略谋划等国家安全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的能力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大维护国家安全所需要的物质、技术、装备、人才、法律、机制等保障能力的建设。

  三、系统发力形成共同维护国家安全的生动局面

  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首先要维护党中央在国家安全工作中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加强统筹协调,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国家安全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必须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落实国家安全工作责任。

  健全运行高效的国家安全体系。维护国家安全需要强化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建构由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重要专项协调指挥体系、重点领域和其他领域安全保障体系等诸多子系统组成的国家安全体系。国家安全体系的这些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环环相扣的国家安全网络。

  形成协同推进的国家安全格局。国家安全涉及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需要强化国家安全“一盘棋”意识,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各级党委(党组)要主动落实领导责任,把国家安全工作纳入总体规划,善于站在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研究、分析、解决问题。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加强协调配合,促进信息共享、情报交流,提升应急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作者为中共天津市委党校法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基地研究员)

  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

  李 理

  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最高原则和根本保证,必须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全面完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强化落实国家安全责任制,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国家安全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第一,坚决贯彻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负责制,完善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要深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刻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内涵,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国家安全工作总要求;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安全工作条例》,坚决维护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集中统一领导,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优化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决策议事协调机制,实施更为有力的统筹和协调;要全面落实国家安全责任制,夯实各级党委(党组)维护国家安全主体责任,按照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好本地区本部门国家安全各项工作。

  第二,牢牢把握系统观念,统筹塑造国家安全体系性合力。要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以国家安全法为统领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律体系,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机制;要完善国家安全战略、政策体系,深入实施《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年)》和重点领域国家安全政策;要完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推动建立健全风险监测机制、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强化协同联动的国家安全制度性建设;要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

  第三,聚焦重点,抓纲带目,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重大风险。要前瞻谋划,重点推进经济、重大基础设施、金融、网络、数据、生物、资源、核、太空、海洋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要完善重点领域安全保障体系和重要专项协调指挥体系,提高重点领域安全保障能力;在国际局势跌宕起伏的大背景下,重点确保粮食、能源资源等初级产品供给安全,防范金融风险,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第四,统筹完善国家安全力量布局,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要全面实现国家安全保障的全域覆盖,统筹协调各领域、各战线维护国家安全的力量,聚焦国家安全战略、服务国家安全大局;要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多层次系统谋划国家安全防护体系,既发挥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又发挥各个部门、全国人民共同力量,形成立体高效的防护体系。

  (作者为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市委党校基地研究员)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

  程同顺

  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国家安全重要论述是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坚持和发展。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要认真落实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要维护所有领域的国家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我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要增强涵盖政权、制度、意识形态、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海外利益、海洋权益等所有领域的国家安全能力。

  第二,要加强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在兼顾所有国家安全领域的基础上,要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加强特定时空环境下的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在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势下,我们既要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同时还要加强当前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强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维护海洋权益,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第三,要坚持把防范化解国家安全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重点在于防范化解国家安全重大风险隐患。尤其是一些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看不见、摸不着,当国家安全问题出现时就可能会为时已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要坚持主动防范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坚持底线思维、问题导向,增强忧患意识,把防范化解风险挑战摆在突出位置,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因此,面对复杂的国家安全形势,我们要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严密防范系统性安全风险,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

  第四,要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必须加强国家安全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已经明确规定要加强国家安全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再次明确指出,要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人民防线。

  (作者为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

  王晓霞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公共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和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作出部署,凸显了公共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性。

  第一,公共安全体系是国家安全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健全的公共安全体系包括完善的公共安全法律法规、强有力的领导体制、高效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多元化的公共安全治理模式、畅通的信息传递渠道、较高的国民公共安全意识。多元主体共治是公共安全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要构建政府主导、多元治理、互补协同的公共安全体系。保障公共安全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但政府不是唯一的主体,需要多方参与,协同治理,特别是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强化事前预防。事前预防比事后补救具有治理成本最小化和治理效率最大化特点。要构建体现主动性和前瞻性的事前预防的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实现公共安全治理关口前移。不少公共安全事件不是孤立的,往往会波及多个地区和领域。因此,要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工作协调机制。

  第二,强化重点领域监管是公共安全治理的主要内容。要推进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我国安全生产处于长期积累风险集中释放期。要围绕重点领域,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把好基层公共安全第一道关口。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要完善“企业负责、政府监管、行业自律、部门协同、公众参与、媒体监督、法治保障”的全链条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体系,加大重点领域食品安全问题联合整治力度,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全面提升药品监管能力,完善药品电子追溯体系。要加强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此外,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本身也是实现公共安全的一部分。个人信息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尊严和人身安全,还涉及国家的公共安全。要从公共安全治理的高度看待个人信息保护问题。

  第三,提升能力是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的关键。要不断提升领导干部公共安全治理综合能力,全面加强公共安全教育。领导干部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公共安全治理水平。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善于预判风险,下好先手棋,把公共安全工作抓实抓细,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人民群众是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参与者。要增强全民公共安全意识和素养,筑牢公共安全人民防线。把公共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推动公共安全教育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开展常态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演练,引导社区居民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公共安全本质上是人民安全。要通过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切实提高群众的安全感。

  (作者为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市委党校基地研究员)

  以社会治理现代化推进国家安全体系现代化

  刘志松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部分专门就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作出了系统部署。其中提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严惩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持续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从理论到实践,进入了新境界,达到了新高度。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政治性和人民性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体现着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根本属性。党的强有力的组织引领力能够凝聚广泛的社会共识和行动合力,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有效破解基层治理结构“碎片化”难题。强化党建引领,夯实治理根基,既是落实“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根本政治原则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基层治理新格局的客观需要。我们必须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于社会治理的全领域、全过程、全方位,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确保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正确方向。

  第二,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共建的力量来自人民,共治的智慧出自人民,共享的成果为了人民。坚持共建共治共享,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治理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与精准把握,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性,为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首先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必须把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实践贯穿于城乡社区治理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增强人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还要构筑多维度的社会参与渠道,保证公民的有效参与,营造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人人尽责的良好氛围。

  第三,以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入推进国家安全体系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一系列新形势新挑战,我们应更加注重统筹发展与安全,将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将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作为重要工作目标,坚持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持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以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入推进国家安全体系现代化。

  (作者为天津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