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1月21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健康 防重症 降死亡
用“天总模式”守住生命保障底线(图)
文/王俊苏
四组巡诊专家发挥总医院综合实力优势,形成有效的多学科联合诊疗,为人民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医院疫情防控指挥部每日调度会。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病房内,医护人员争分夺秒,紧急抢救患有多种基础病并伴有高热、心衰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全力守护患者生命防线。
按照“乙类乙管”要求,建立“发热门诊—急诊—重症诊疗联动机制”,保障重症患者收住院、抢救过程中全流程联动。
发挥战区中心医院作用联动转诊,通过巡诊与医联体医院密切联动,充分发挥医联体分级诊疗优势,为患者提供优质诊疗服务。
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为94岁重症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实施气道清理,进行肺泡灌洗治疗,以改善患者肺功能,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2022年12月7日,“新十条”出台,阳性患者可直接到发热门诊就诊,不再要求核酸检测、闭环管理。

  12月9日,阳性患者分级分类救治,可在医疗机构直接就诊。

  12月17日,就诊患者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或检测抗原。

  ……

  随着新冠疫情防控政策逐步调整,医大总医院发热门诊患者数量逐步爬升,12月14日达到单日最高峰值728人。

  以12月14日、12月17日两个明显时间节点,急诊就诊患者也迅猛增长,日急诊量连续突破1000人,急诊接诊能力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更困难的局面也随之而来,医务人员陆续感染造成非战斗减员,12月13日达到最高峰。人手短缺影响着整体医疗工作,就诊需求较大的急诊更是患者严重积压。

  截至2023年1月5日17点,医大总医院在院患者量达到2868人,病床使用率达到109%。

  再苦、再难、再累,也要不遗余力“保健康、防重症、降死亡”!这是战令和任务,也是责任与使命!

  2022年年终岁末,一场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救治“攻坚战”在医大总医院“打响”。

  紧急集合、快速备“战”,多措并举保障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面对一系列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作为我市医学中心、第一战区中心医院,医大总医院党委果断决策,医院领导靠前指挥,及时发出一道道指令,全院一盘棋、全员一条心,各项工作紧张有序进行。

  动员令即是集结号,请战书即是宣战表。一名名共产党员亮出身份,一个个战斗堡垒过硬坚强,一面面鲜红党旗高高飘扬。“天总”白衣战士,“疫”无反顾再出发,用心血和身躯铸起守护生命健康的坚强“医”靠。

  内部

  七大举措筑牢医疗救治防线

  精准有效解决群众就医需求

  加强统筹、优化流程、扩容资源、接诊分流、协调床位、科学救治……医大总医院党委审时度势,各项部署紧锣密鼓,发挥“保健康、防重症、降死亡”医疗管理和救治服务“天总模式”引领示范作用,打破内外科住院收治界限,全院各科室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全力保障设备物资供给,医务人员轻伤不下火线,筑牢医疗救治防线,守住生命保障底线。

  “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部署和市委、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医大总医院党委书记雷平的动员令斩钉截铁,“这是党考验我们的时候,是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党员干部要勇敢站出来,积极践行入党誓言,为天津市民健康筑起坚实屏障。”

  医大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蔷表示,为深入、准确、全面贯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防重症、降死亡,最大限度保障重症患者就医需求”指示精神,医大总医院上下迅速反应、主动作为,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将优化措施落地落细落到位。第一时间决策部署七大举措,通过完善分级分类诊疗体系、健全重症救治工作机制、优化资源力量配置,全方位加强医疗保障能力,确保“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倾尽全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集中调度全院重症救治资源。集中统一调度全院人员、床位、设备、药品、物资,充分准备ICU床位。呼吸机、高流量吸氧设备、监护仪等重症抢救设备,建立底册、集中管理、时时更新、统一调拨,每日两次调度会上报实时使用情况和设备所在位置,由医务处统一调配。

  ──启动急诊重症收治“1+6”模式。组建由医务处牵头的急诊“前线指挥部”,院领导带班将指挥体系前移,统一调度、现场指挥急诊患者收治、分流、管理;在急诊设置120接驳专班、鉴诊分诊专班、巡视抢救专班、安保秩序专班、后勤物业专班、收治分流专班,保证急诊患者医疗救治。

  ──扩容急诊接诊空间、能力。转换发热门诊作为第二急诊,接收部分急诊轻症输液患者;开辟急诊三楼第二输液室,为轻症留观输液患者提供治疗空间;在原有内科急诊扩容第三观察室基础上,外迁急诊接诊区域的外科急诊诊区;从全院各科室协调38名医生、69名护士紧急支援急诊;征招“双肩挑”和职能处室岗位锻炼专业技术干部增开第五诊室接诊患者。

  ──建立住院患者病情信息台账。各收治科室摸清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底册信息,按照主要诊断和基础疾病动态标记风险。初步考虑存在严重低氧血症、肺纤维化、哮喘等肺部严重基础疾病,需使用呼吸机辅助或高流量吸氧设备患者,经主治医师上报、专家组讨论确定为“红标”;存在其他较严重系统基础疾病或重大手术、创伤术后,且有向“红标”转化倾向/趋势的患者确定为“黄标”;其他收住院患者确定为“绿标”。

  ──发挥多学科诊疗优势成立三级专家组。抽调呼吸、重症、免疫、急诊4个专业为主的内科系统资深专家组成院级专家组,指导治疗全院非内科系统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将外科系统划分为四个“片区”,在院级专家组基础上补充相关专科专家组成片区专家组,确保治疗均质化,降低死亡率。各科室内有重症救治经验的高级职称人员组成科室专家组,筛选并主动上报科内重症患者或有重症转化倾向的患者,配合院级、片区专家组做好多学科联合诊疗。

  ──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重症患者管理机制。纵向到底:片区负责人安排专家组成员对片内科室在院肺炎患者现场查房,2日内完成一遍全面梳理,制定诊疗计划;片区负责人每天对片内科室新入院肺炎患者现场查房,病情复杂患者申请院级专家组指导;片内重症、危重症患者,经家属同意后,由所在科室主治医师申请多学科联合诊疗。横向到边:组建专科疾病管理组,统一监测管理患有“高、糖、冠、脑”及消化、血液、外科手术后等基础疾病患者,防止向重症、危重症转化;专家组指导病情加重患者抢救,必要时转往重症医学科等具备呼吸支持科室(病区);病情好转达到出院标准患者,主治医师报请片区专家组协助指导出院事宜和相关门诊随访。

  ──组建全院层面“疫情防控重症监护中心”。统筹全院重症资源,指导各病区医师每日续报新入院重症肺炎患者信息及病情加重患者信息,以便明确专家会诊或多学科联合诊疗需求,提高救治效果,有效降低死亡率。

  用“1+6”模式抓住“牛鼻子”

  守好迎战急危重症第一道关口

  急诊科是迎战急危重症的第一道关口,成立现场指挥部、开设6大专班,启动急诊重症收治“1+6”模式,将各个专班作为连接医院各点位、各临床医技科室的“神经纤维”,真正做到“全院一盘棋、全院一张床”,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120接驳专班──由急诊医学科、行政值班人员、职工志愿者组成,疏导、分流急诊大厅内120转送患者,腾空急诊第二观察室作为120接诊专用区域,救护车送来的患者及时转运至抢救区域分诊,最大限度减少120压车。

  鉴诊分诊专班──专业医务人员及时鉴诊来院就诊患者,根据病情初步将患者分为I-IV级,在挂号前准确分诊标注病情危重程度,保证患者得到相应治疗。

  巡视抢救专班──护理部选派急诊科具有抢救经验高年资护士或各科支援急诊的病区护理组长等担任组长,每班2-3名护士,随身携带必要设备,24小时值守急诊留观大厅,负责病情巡视、输液观察、医患沟通。

  安保秩序专班──由保卫处负责,维持急诊楼安全秩序,加强现场疏导,引导患者就诊路径;120送来的危重症患者进入急诊楼,由保卫安排及时清理路径转运。

  后勤物业专班──及时跟进、沟通急诊楼患者就诊期间的保障需求,包括做好相关区域的卫生处置、转运电梯使用、消毒消杀工作等,避免交叉感染。

  医务收治分流专班──协调急诊科复苏室、留观室,发热门诊留观患者的接诊、救治、分流,一旦发现危急重症患者,第一时间统筹院内资源,安排到相应科室。

  “天总”人忘我奋战 

  用行动诠释使命担当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面对肆虐的病毒,面对痛苦的患者,医护人员满负荷运转已成常态。虽然嗓音嘶哑、咳嗽未愈、头晕头疼、体力不支……但没人叫苦喊累,即便靠着退热药、止疼片甚至激素继续保持战斗力量,也从未停下治病救人的脚步。“天总”人扛起了职责、扛下了考验、扛住了使命担当,与病魔决战打出了组合拳,与时间赛跑跑出了加速度。

  ●急诊科:专班巡诊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

  从2022年12月17日开始,急诊科重症、老年患者持续增加,12月20日后始终保持高位运转,每天接诊量都在1000多人,最高峰一天接诊120救护车132辆。

  为了保障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急诊科按照病情将患者分为四级分级救治,高峰期一二级濒危和危重症患者最高时占到60%以上。巡诊专班每隔两小时就对大厅里的患者整体巡视一次,大家随身携带换液棉签和指夹式血氧仪,第一时间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实现危重症患者早发现早救治。

  ●重症医学科:坚守生命“最后一道防线”

  作为医院危重症患者救治集中地,重症医学科尽最大努力收治来自兄弟科室转入的危重症患者,不到一周床位使用率即扩增至110-150%,且一半以上为新冠病毒感染患者。

  重症科全员一心,以顽强意志坚守救治一线,迅速完成病床扩容,增加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高流量湿化氧疗仪器等必备设施,开展俯卧位通气、呼吸机辅助气道支持、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超声等多项技术,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救治方案,全力以赴挽救患者生命。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每天都在与“死神”赛跑

  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及患者骤增,呼吸科普通病区调整为次重症监护室收治重症患者,第一天收治急诊危重型患者6人、重型患者10人,第二天收治急诊危重型7人,重型12人……短短两至三天时间,呼吸科床位使用率迅速提升为105%、110%……床位使用率最高达到130%。

  “值班医生,15床患者烦躁,血氧下降至70%……”“推抢救车,准备插管……转运呼吸科。”医护人员高效娴熟配合,插管、转运20分之内顺利将患者转至RICU,进一步给予呼吸生命支持。每一天,大家都在与死神赛跑,争取更多时间救治患者。

  ●医学影像科:当好临床救治“透视眼”

  CT检查作为医生在救治诊疗及临床实践中的“透视眼”,对后续的诊断治疗起到重要作用。医学影像科日均检查量近千例,就诊高峰期胸部CT报告同比增长40%,单日签发发热CT报告同比增长150%。

  执着坚守、精准诊断、保质保量,医学影像科医护技人员面对严峻挑战团结协作、合理安排、优化流程、增加双岗,增加调配值班人员及时准确、保质保量地完成影像报告的书写和签发,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了巨大支持。

  ●药剂科:动态监控保证患者正常用药

  1月8日起,我市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作为医院药学部门,药剂科提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对新冠病毒感染后可能遇到的抗病毒药物、治疗发热药物、中药解毒药等药品问题制定计划,重点准备12大类157种药品。

  在此基础上,药剂科每天还动态监控所有药品用量和库存情况,特别是新冠感染治疗用药量和库存情况,不断调整储备用量,保证有需求的患者正常用药。

  ●互联网医院:加班加点坚守“云”端

  “新十条”发布后一周(2022年12月7日-12月13日),医大总医院互联网医院咨询量周环比增长51.69%,周同比增长79.27%,单日最高诊量达到5671人次。近一个月来(2022年12月7日-2023年1月5日),单月诊量达到109682人次,月环比增长35.71%,月同比增长62,50%,线上处方超万份,药品快递包裹30316份。

  每晚十点至转天凌晨都是互联网医院接诊高频时段,面对门诊患者激增和线上咨询量翻倍压力,专家们虽身体不适仍加班加点坚守“云”端,为患者提供疫情防控指南、就医指导、疾病科普等多种服务,并提供“出院随访复诊”线上咨询。据统计,咨询及复诊完成量最高的科室线上接诊接近万人次、最少的也达3400余人次。

  随着近期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后患者就诊需求,该院依托互联网医院医联体“1236N”健康服务新体系,以互联网医院为平台和依托,将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养老机构接入医联体。以闭环管理为核心加速推进线上分级诊疗新模式,打造向上向下医疗转诊、线上线下患者服务、院内院外健康管理分级诊疗“三闭环”,形成生命健康全病程、全学科、全方位、全闭环、全过程、全周期“六全”理念。让医疗资源更加贯通,医疗流程更加优化,服务范围更加延伸,健康管理更加完善,满足百姓更多需求。

  外部

  发挥战区中心医院作用

  让片区医院患者享受同质化专家诊疗

  为了保障新冠病毒感染者救治,我市发挥“七大战区”作用,由战区中心医院、片区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共同保障重点人群医疗服务需求。

  医大总医院作为“七大战区”中心医院之一,与和平区、宝坻区组成第一大战区,承担着第一大战区内与各片区医院联动、上下转诊的工作职责。

  1月6日、10日,医大总医院副院长王增光带领重症医学科、全科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专家分别前往和平区中医医院、宝坻区人民医院,评判前期线上多学科联合诊疗会诊病例治疗效果、指导诊疗,对疑难病例进行现场查房。

  “这名患者高流量吸氧应该慢慢降一点了,出院回家前得有个适应过程。”“往上抬一抬,让患者气道充分打开,喘气就不这么费劲了。”病房里,不仅各学科医学专家们不停巡诊、指导,护理专家也根据患者情况手把手给护士示范操作和护理要点。

  作为第一战区中心医院,医大总医院在做好本院患者救治同时,充分调配医疗资源、发挥医联体优势,建立专家会诊、巡诊团队方案,让片区医院患者同样享受专家同质化诊疗服务。

  ──制定方案、建立机制。建立战区内保医专班联动机制、培训机制、专项会诊、双向转诊机制,急诊患者绿色通道转诊救治机制。

  ──建立战区例会制度。按照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要求,每天召开战区内例会,特殊情况随时召开,做好战区内相关数据报送。

  ──摸清底数、掌握情况。联合和平、宝坻区卫生健康委,摸排健康底册并动态跟踪,每日更新沟通情况,掌握战区管理辖区重点人群底数及对应分类,随时做好接收准备。

  ──顺畅机制、加强联络。与战区内各医院及卫生健康委负责人建立微信联络群,及时沟通、动态协调战区内工作。医务处专人负责专项工作推进,做到联系及时、沟通及时、协调及时。

  ──建立战区内部转诊流程。战区医院(医大总医院)遴选试点专科稳定期患者,转诊至区属二级医院,遇到病情变化可请战区医院会诊或转回;区属二级医院根据患者病情,经院、区两级专家会诊后转诊至战区医院,经治疗病情稳定后下转回区属二级医院或返回社区治疗。

  ──充分发挥医联体优势上下联动机制。利用片区医院医疗资源、发挥医联体优势,每日更新和平区二级医院病床使用情况,制定转诊标准,建立专家会诊/巡诊团队和方案,打通患者下转医保流程。

  截至1月5日,和平区、宝坻区累计上转医大总医院患者合计138人(和平区126人、宝坻区12人);医大总医院为片区医院组织会诊累计13次;医大总医院下转和平区片区医院患者5人,向包联的空港医院累计转诊患者44例。

  行则将至,做则必成。医大总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千条线拧成一股绳,各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紧紧围绕“保健康、防重症、降死亡”关键点,全力以赴应对新形势新挑战。

  医大总医院党委书记雷平表示,在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统筹部署下,在市卫生健康委带领下,医大总医院坚持集中全院力量做好重症患者救治,科学严谨落实相关要求,迎难而上,以敢打硬仗、能打硬仗、打赢硬仗的信念、勇气和意志,做到担当作为、团结奋斗、共克时艰,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文/王俊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