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读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2年11月14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国湿地保护工作成果与今后重点(图)
谢宜珍
摘自《中国湿地保护地管理》,马广仁、刘国强主编,科学出版社2019年12月出版。

  推荐理由:本书内容来源于全球环境基金(GEF)“增强湿地保护地子系统管理有效性,保护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项目部分技术成果,是在总结项目经验和成果基础上形成的知识产品,包括GEF中国湿地保护体系规划型项目及成效、湿地保护体系评价、湿地资源动态监测与保护地规划、湿地保护地政策研究、湿地保护技术指南、湿地保护能力建设和保护地管理工具等方面内容。

  在过去20年,我国的湿地保护工作发展得非常好。当前,全球环境基金(Global Environment Facility,GEF)中国湿地保护体系规划型项目的实施也为我国湿地保护事业增添了一笔新的业绩。我希望该项目的实施能够促成我国湿地保护和湿地科学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并对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在我看来,该项目在湿地保护体系建设与发展方面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成果。

  一是总结分享了国内外关于湿地保护体系建设的经验。建立和完善湿地保护体系实际上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该项目在实施中实践并推广了很多有益的国内外经验,为给国家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是示范应用了湿地修复与保护的技术及模式,涉及湿地的保护修复、科研监测、合理利用、栖息地管理、科普宣教和社区参与等方面,获得了很好的经验,为湿地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在促进湿地保护体系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体现了湿地保护与管理的系统性。该项目对如何扩大湿地保护的面积,如何提升湿地保护与管理的有效性,如何完善湿地保护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实践。

  针对未来湿地保护体系建设发展,我认为应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是在湿地保护体系建设中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湿地保护体系建设尚缺乏顶层设计,当前,国家所有的保护地都是采用“自下而上”的申报方式。今后,我们应该加强顶层设计,对全国的湿地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全国“一盘棋”,把资源和资金优先用于亟待保护的保护地建设上。

  二是加强对保护地建设的科学指导。这实际上是延续上述第一项重点工作的观点,目前湿地概念的泛化要引起注意。所谓的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湿地要素包括水、湿地土壤、植被,这三个要素凑在一起,才形成了一个湿地生态系统,而这个生态系统具有它特殊的功能。水当然是基本要素,但不能因为有水就说是湿地。一定要把生态系统整体性概念引进到湿地保护和建设的总体设计中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过程。希望大家都能够回归到一个比较客观的科学概念,来开展湿地保护和湿地建设。

  三是进一步加强科普教育,引导公众参与,这是我们体系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动公众力量,提高公众意识,通过公民的广泛参与来科学地推动我国的湿地保护事业,实现湿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我欣喜地看到,全球环境基金中国湿地保护体系规划型项目取得的成果为业界同行提供了广泛而有益的借鉴。我希望在这样一个新起点、新时代,我们大家携手共进,迎接湿地保护的美好明天。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湿地科学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