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渤海潮~~~
思想会客厅~~~
金之平视线~~~——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⑥
基层声音
本报与各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
~~~
深一度~~~
热点观察~~~
知与行~~~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2年11月02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热点观察
画好绿色发展“同心圆”
朱绍岳

  眼界更宽,路才会更广。

  “电力是大风刮来的、是太阳晒出来的,热力是从地下抽上来的。”滨海新区小王庄镇副镇长王哲幽默地说。依托当地资源,小王庄镇把风能、光能、地热能产出的电力,提供给企业与村民,在生产生活领域同时推进降碳减排。镇里还将不同产业围成一个“圆”,构建“种植、制饲、养殖、粪处、生肥”绿色循环体系:将种植户家中的废菜叶、杂草、废果品汇总处理为饲料,提供给养殖户;同时,又将养殖户家中产出的粪污集中发酵为有机肥,再提供给种植户。这不仅降低了农业生产中的碳排放,还提高了农作物品质。

  以绿色为“圆心”,统揽上下游、融合一、二、三产业,让生产要素在产业链条上流动起来,既可以形成“1+1>2”的效果,还能“变废为宝”、整合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使之再次进入产业循环中,收获令人意想不到的发展成效。比如,同样是废气废料,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没有选择简单地排放处理掉,而是通过变压吸附、精馏纯化、液体二氧化碳固化等工序,生产出食品级液体、固体的二氧化碳,成功打破化工工业与食品工业之间的“隐形墙”,开辟出企业绿色发展的新赛道。

  让产业循环起来,解决的远不只是废料问题。循环发展的背后,是产业链不断拉长。可以说,废料“循环”到哪里,产业链就延伸到哪里。这样的结果,就是让看似不相干的产业走得更近、结合得更紧密。以绿色为基点、以循环为抓手,打破地区间、行业间、领域间的界限,不仅可以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使之得到最优化、最大化利用,还能推动不同产业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更好地释放绿色发展的系统集成效应,大大提升产业链附加值。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