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天津美术学院献礼党的二十大“礼赞新时代”主题创作暨天津美术学院十年科研(创作)成果展在该校美术馆开幕。天津美院教师以新时代十年创作的优秀美术作品,向党的二十大交出一份份精彩画卷。本报记者走进展览现场,与参展教师畅谈新时代的美术创作,聆听党的二十大报告给他们带来新的创作启迪。
感受艺术与时代的共鸣
近年来,每逢重大时间节点,天津美院都会举办大型主题性美术展览,展出师生们创作的主题鲜明、体裁丰富的美术作品。此次展览最大的特色是,展品的创作时间为新时代十年,集中展示该校教师在新时代美术创作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果,以美术精品反映天地广阔、大有可为的伟大时代。
展览共展出该校教师创作的美术作品235件、著作150余册,其中,很多作品是当今美术界公认的精品力作,不乏在全国美展等活动中荣获佳绩或入藏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美术馆等场馆的名作。
置身展览现场,记者最大的感受就是参展作品体裁丰富、题材各异、视角广阔。透过该校教师技艺精深又充满温度的笔触,观众可以从一个个历史瞬间、一段段生活场景、一程程绿水青山中,感受到艺术与时代的共鸣。
中国画《理想照耀中国》将视角聚焦在觉悟社的先进青年,他们身着象征纯洁革命理想的白衣,身后是一棵表现革命事业蓬勃成长、开枝散叶的参天大树,百余年间祖国的巨变令人感慨万千;水粉画《旭日东升》以人民群众的视角定格观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瞬间,人们挥舞着国旗,争相用手机摄像、拍照,五星红旗在朝霞中迎风飘扬;中国画《寒塘幽韵》以清新质朴的笔触描绘出一方荷塘的花鸟景致,祥和幽静的画面令人联想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创作具有中国本土精神的当代艺术
虽然作品表现的内容不尽相同,但每一幅画面都能打动人心。天津美院教授张耀来带来了水粉画《1949.1.15晴──金汤桥会师》,对“会师金汤桥”这一天津人熟悉的历史事件,他没有选择常见的战斗场景,而是参考大量历史资料并进行合理艺术想象,描绘了解放军进入天津城欢庆胜利的场面。
2021年,张耀来为电视剧《觉醒年代》创作的版画为众多年轻观众所喜爱。谈到这些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张耀来说,创作者首先要坚持学习,既要学习历史,也要学习当今年轻人喜欢的语言,从中不断充实自己、激发新的思路。同时,还要把自己带入作品中,让自己成为“会师金汤桥”中的战士、《觉醒年代》中的革命青年。
对人们熟悉的题材,如何找到独到的创作视角和表现方式,非常考验创作者的思想境界和艺术功力。在展览中,也有一部分现实题材作品,用丰富的美术形式关注普通人。
天津美院教授景育民创作的铸铜作品《黑雨》关注到新时代劳动者中的一个群体──煤矿工人。景育民说:“工人们从煤矿中走出来,赶上细雨霏霏,他们身上流淌下黑色的雨水。他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家庭,也都有着自己的愿望。在新时代的美好生活中,我们要关注各个岗位的普通劳动者,感谢他们带来的温暖和光明。”
《黑雨》与景育民参展的另一件不锈钢作品《高山流水》,从一今一古两个视角讲述着中国故事。他说:“在当代艺术多元化的背景下,怎么去创造具有中国本土精神的当代艺术,这是艺术家的责任和担当。我认为,党的二十大会让很多艺术工作者再次深入思考,艺术创作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期。”
以新作为铸就新辉煌
此次展览开幕适逢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带着聆听习近平总书记所作报告的感受,结合此次展览,教师们从新时代艺术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以及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纵深等多个角度,热议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在天津美院教授霍春阳看来,艺术工作者要注重思想境界的修养和提升。他表示,艺术创作不是炒作、包装、模仿,而应该是真情真心的流露,艺术工作者要具备深沉的、博大的、朴实的人文情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这样才能用艺术作品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天津美院教授李迅认为,坚持主题性艺术创作,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坚实力量。他说:“在拥有空前创作自由的今天,从事传统主题性艺术创作,很容易被认为不合时宜或落伍守旧。然而,艺术从来不是以追赶潮流为目标。在新时代,我们更需要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去讴歌新时代、讴歌人民、讴歌英雄模范,唤起社会的正能量与价值认同,树立正确的偶像观,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作品,生成‘文化自信自强’的艺术力量。”
以新作为铸就新辉煌,需要艺术工作者从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天津美院院长贾广健以传统花鸟画为例,向记者谈起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的发展。他说:“近年来,美术界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传统花鸟画在新时代拓展了许多新的创作题材,我曾多次走进西双版纳采风。花鸟画虽然不一定直接表现现实生活,但创作者要在其中融入精神,而这种精神来源于与时代同行、为人民抒写。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是把前人的笔墨吸收消化,转化成具有当代意义和价值的,被当代审美所接受的新绘画、新精神和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