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学思践悟 善作善成 加快打造循环经济发展新高地 2024年12月13日  梁嘉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时提出“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为新征程上天津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今年10月,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在中新天津生态城挂牌成立,这是党中央着眼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天津应充分利用这一契机,以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在津落户为依托,全力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全方位拓展循环经济发展空间,打造循环经济发展新高地。

  一、强化政策引领,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支撑框架

  构建全方位的政策体系有助于引领循环经济发展契合国家发展战略,并激励相关产业发展,是打造循环经济发展新高地的关键环节。一是制定循环经济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锁定重点领域、细化实施路径,将“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核心理念深度融入经济政策体系,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清晰导航。二是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激励机制。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推动循环经济健康发展。设立循环经济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关键工程、示范项目及核心技术研发。优化税收政策环境,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激发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三是发挥绿色金融“活水”作用。为循环经济项目提供优先信贷支持和全方位金融服务。推动金融机构开发适合循环经济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等,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支持,为打造循环经济发展新高地提供金融保障。

  二、完善回收网络,筑牢循环经济发展坚实根基

  完善的回收网络有助于提高资源的回收率和利用率,促进环境保护和产业升级,是打造循环经济发展新高地的重要基础。一是建立健全科学的废物分类制度。通过立法明确家庭和企业废物分类的标准和要求,提供清晰的分类指南。加强废物分类的宣传教育力度,多渠道传播废物分类的重要性、具体分类方法以及分类后的处理流程,提高公众对废物分类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二是建设升级回收基础设施。增设回收站点、优化回收容器的布局和标志,引入先进的回收处理技术和设备,依托更新换新行动,设立定点拆解机构,布局覆盖社区、街道、商场的电子回收网点,构建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管理科学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三是提升回收管理智能化水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鼓励开发智能化垃圾分类App,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技术,构建“互联网+回收”等多元化回收机制,形成覆盖全市的点多面广、功能齐全的智能回收利用网络,为打造循环经济发展新高地插上智慧的翅膀。

  三、整合产业资源,延伸循环经济发展产业链

  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有助于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与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是打造循环经济发展新高地的核心战略。一是构建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以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按照“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原则,科学规划循环经济产业链。通过精准补链招商,引入关键补链企业,合理延伸产业链。二是加强上下游企业合作。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合作,与回收企业、加工利用企业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供应关系,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闭环,提升产品附加值及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水平。三是搭建循环经济产业平台。依托信息化、网络化的手段,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技术交流平台、物流服务平台等,促进信息流通、技术合作和资源共享。

  四、优化物流体系,畅通循环经济发展运转脉络

  现代物流体系有助于提高资源回收效率、降低循环经济成本、加强产业协同,是打造循环经济发展新高地的关键支撑。一是打造多式联运体系。构建以铁路干线为骨架,大型物流基地与枢纽港口为节点的多式联运基础网络体系,推进海铁、公铁联运发展,完善换装设施,引入内陆航运与物流服务,为打造循环经济发展新高地提供高效物流支撑。二是推动逆向物流体系建设。培育专业化逆向物流服务企业,建立完善的逆向物流体系。支持国家物流枢纽率先开展逆向物流体系建设,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逆向物流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模式和场景,促进产品回收和资源循环利用。三是推进物流设施数字化。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智慧枢纽和数字物流园区,依托5G基站和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提升物流服务智能化水平,为循环经济的高效运转提供智慧保障。

  五、推动科技创新,激发循环经济发展活力

  持续的科技创新有助于推动循环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激发循环经济的创新活力,是打造循环经济发展新高地的动力源泉。一是加强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积极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及相关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创新,共建集监测、交易、研发为一体的循环经济技术研发中心,聚焦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节能减排、清洁能源等关键领域。二是加强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推进产学研创新合作联盟建设,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明确科技研发的目标和方向,聚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推动产业升级等关键领域,确保研发成果能够切实服务于循环经济的发展。三是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构建多元化平台体系,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科技创新平台,形成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服务体系。强化平台资源整合能力,加强平台间的信息共享与资源互通,整合科研设施、数据资源、技术专家等要素,形成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为打造循环经济发展新高地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作者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基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