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上丛话
生活中的鲁迅(十四)
初到北京的游览(图) 2024年11月01日  陈武

  鲁迅到达北京后的第一次游览,是在1912年5月19日,当天日记云:“与恂士、季市游万生园。又与季市同游陶然亭,其地有造像,刻梵文,寺僧云辽时物,不知诚否。”

  鲁迅这里所游的“万生园”,通常写作万牲园。《鲁迅日记》关于这项有注释,云:“清光绪末年农工商部在原三坝子花园等旧址建农事试验场,内设动物园,俗称万牲园,1908年对外开放,为中国最早的动物园。”当时的万牲园,现在叫北京动物园。鲁迅和许寿裳去时,刚开放不久,园中圈养的许多动物,对于市民来说还有新鲜感,而像鲁迅这样的外地人,更想去一睹为快。

  陶然亭的年代就更早了。陶然亭又别称江亭。当时的陶然亭什么样子呢?鲁迅在日记里没有详说。张恨水在散文《乱苇隐寒塘》中有这样的描写:“它在内城宣武门外,外城永定门内,南下洼子以南。那里没有人家,只是旷野上,一片苇塘子,有几堆野坟而已。长芦苇的低地,不问有水无水,北人叫着苇塘子。春天是草,夏天像高粱地, 秋天来了,芦苇变成了赭黄色。芦苇叶子上,伸出杆子,上面有成球的花。花被风一吹,像鸭绒,也像雪花,满空乱飞。苇丛中间,有一条人行土路,车马通行,我们若是秋天去,就可以在这悄无人声漫天晴雪的环境里前往。”鲁迅和许寿裳去陶然亭同游的时间是在五月,芦苇正是初长成茂盛的时候,二人行走在芦苇荡子里,不时惊起小鸟,必定很有情趣。张恨水又写道:“陶然亭不是一个亭子,是一座庙宇,立在高土坡上。石板砌着土坡上去。门口有块匾,写了‘陶然亭’三个字。是什么庙?至今我还莫名其妙,为什么又叫江亭呢?据说这是一个姓江的人盖的,故云,并非江边之亭也。”张恨水在文章里还回忆当年游览时吃茶的情形:“庙里还有些干净的轩树,可以歇足。和尚泡一壶茶末,坐在高坡栏杆边,看万株黄芦之中,三三两两,伸了几棵老柳。缺口处,有那浅水野塘,露着几块白影。在红尘十丈之外,却也不无一点意思。北望是人家十万,雾气腾腾,其上略有略无,抹一带西山青影。南望却是一道高高的城墙,远远两个箭楼,立在白云下,如是而已。”鲁迅和许寿裳来时也与和尚聊了会儿,看了庙里的造像和梵文,有没有讨杯茶喝呢?

  几年以后的1915年,俞平伯考入北京大学,也在某个冬季里去了一次陶然亭,还写有散文名篇《陶然亭的雪》和几首旧体诗,其中的一首曰:“纵有西山旧日青,也无车马去江亭。残阳不起凤尘睡,冷苇萧骚风里听。”看来,那时候的陶然亭还是很荒凉的,能够吸引鲁迅、许寿裳等一班文人去游览,也可能正是其荒凉之故吧。好在鲁迅和许寿裳是在春末夏初,环境不至于那么冷寂和萧条,而且能看到寺庙里的“造像”和“梵文”,这是鲁迅的兴趣所在,算是一大收获吧。

  除了正式的游览和逛琉璃厂,鲁迅还偶尔在绍兴会馆附近散步、游逛,遇到心仪的好书好物也会淘购一些,如1912年5月21日日记云:“晚散步宣武门外,以铜元十枚得二花卉册,一梅,一夫渠,题云恽冰绘,恐假托也。”夫渠即芙渠,荷花的别称。恽冰,江苏武进人,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著名的女画家,擅长画花卉草木,时人评价曰:“善花果,芊绵蕴藉,用粉精纯,作已辄题小诗,名著吴中。”她的名作有《蒲塘秋艳图》《华春双艳图》《南山佳色图》等。鲁迅显然熟悉这位才女,哪怕他怀疑两本花卉图册是“假托”,也不惜买下。再如5月26日那天是星期天,鲁迅又出门逛了一天,日记曰:“下午同季市、诗荃至观音寺街青云阁啜茗,又游琉璃厂书肆及西河沿劝工场。”1912年6月2日,鲁迅对于上次游万牲园意犹未尽,和许铭伯、许寿裳等再次游览。

  至于游逛琉璃厂,那是隔三岔五就要去一次的,大都有购书的记录。1912年5月12日,鲁迅第一次逛琉璃厂,就买了一套“纂喜庐丛书”,共七本。如果说去琉璃厂不算游览,算是逛旧货市场,主要目的是淘书,那么有几次就是工作兼游览了,比如1912年6月14日日记曰:“午后和梅君光羲,吴(胡)君玉搢及先农坛,审其地可作公园不。”先农坛原是明清帝王祭天、祈谷的场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鲁迅等人“审”了先农坛,也是饱览了其风姿。应该是鲁迅等人的意见起了作用,三年后的1915年,先农坛被作为公园对外开放。

  1912年6月25日鲁迅日记云:“午后视察国子监及学宫,见古铜器十事及石鼓,文多剥落,其一曾剜以臼。中国人之于古物,太率尔尔。”石鼓文是先秦时期的石刻文字,因其刻石形状像鼓而得其名,石鼓高约三尺,直径大约二尺。把如此重要的文物剜成石臼,难怪鲁迅发出惋惜声了。可能是鲁迅在视察时有所表示吧,第二天上午,“太学守者持来石鼓文拓本十枚,元潘迪《音训》二枚,是新拓者,我以银一元两角五分易之”。从这段鲁迅的日记看,他是在尽力抢救石鼓文字,因为他也害怕哪天就连这几块残存的石鼓也消失了,有了石鼓文拓片,也算是留下了依据。

  1912年8月20日日记云:“上午同司长并本部同事四人往图书馆阅敦煌石室所得唐人写经,又见宋元刻本不少。阅毕偕齐寿山游什刹海,饭于集贤楼,下午四时许回寓。”此后,鲁迅又多次游览什刹海、劝业场、劝工陈列所等地,游览之余,还不忘饮茗、购物,如9月29日日记云:“下午钱稻孙来,又同游劝工陈列所一周,即就所中澄乐园饮茗而归。”

  总之,初到北京的鲁迅,进行了几次游览之后,便很少再去专门观看风景名胜,而是把游览之地固定在琉璃厂,而且午饭也是在琉璃厂的茶馆里解决的。这样的游览既可以淘书、翻书,还可以喝茶、吃茶点并观览市井,真是一举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