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面对面
热线23602777
沉迷卡牌为社交 女孩偷拿父母7000多元购卡
如何管住疯狂的“小马宝莉卡”(图) 2024年11月01日  本报记者 韩爱青 赵煜 文/摄

  一张张小小的彩色卡牌,让只有12岁的小玲(化名)先后从家里偷拿7000多元钱。这种彩色卡牌名为“小马宝莉卡”。线下,校园周边文具店热销;线上,直播间里以拆盲盒的形式卖得火热,不少像小玲一样的孩子为此疯狂“上头”。

  为购卡:

  12岁女孩偷拿家里7000多元

  打开存了多年的联号纪念币卡册,家住南开区的张先生夫妇傻了眼,里面空空如也,钱哪儿去了?他们仔细清点发现,7000多元的纪念币不翼而飞。经过一番盘问,12岁的女儿小玲哭着承认,这些纪念币是她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分批次从家中拿走的,用途是购买“小马宝莉卡”。打开孩子书桌抽屉,张先生夫妇看到厚厚几沓卡牌,大部分为“小马宝莉卡”,而这只是7000多元钱买来的卡牌中的一小部分,其余卡牌被女儿扔了。小玲告诉父母,她只留高级别的“稀有卡”,一包数量为8张的卡里面,有时候只会有一张“稀有卡”,有时候一张都没有。其他卡牌是低级别的,没有收藏价值,所以扔了。这些卡都是从学校周边的文具店买来的。

  张先生质疑,小孩子拿着这么多钱去文具店买卡,经营者连问都不问,给钱就卖,是不是太不负责任了?

  文具店经营者:

  卡并不全是从店里购买

  记者找到了文具店经营者,对方承认,小玲确实在她店里买过“小马宝莉卡”,但这7000多元钱并非都花在她的店里,学校周边还有多家文具店和超市,都在售卖这种卡。一盒卡牌售价从60元到180元不等,小玲每次都是整盒购买。经营者坦言,小学生是“小马宝莉卡”的主消费群体,上半年是购卡最疯狂的时候,那时候10元一张的卡,每天备货4盒,一共72张,基本一天能卖出去一大半,最近热度稍降。“这种卡可以卖给未成年人吗?”经营者表示,并没有规定不让卖卡给未成年人,况且小玲已经12岁了,自己拿钱出来买东西很正常。

  ▼记者调查

  “小马宝莉卡”成文具店热销品

  《小马宝莉》是美国推出的一部动画片,经授权发行的卡牌均以片中的动漫形象为卡面。“小马宝莉卡”卡包主要有5种,分别为趣影包、彩虹包、辉月包、暮光包、奇萌派对。每种卡包半年更新一次,更新后旧卡便会停产。在等级方面,从最常见的“N”,到最稀有的“SC”,“小马宝莉卡”一共分成20个等级,越稀有的等级被抽中的概率越低,每个卡包装有的卡牌都具有不确定性,如同开盲盒。

  记者走访我市多个区学校周边的文具店和超市,发现基本都在醒目位置摆放“小马宝莉卡”。店主表示,孩子们喜欢,尤其是小学生买得比较多,每天都能售出好几十张。有的是学生自己来买,有的是家长陪着来买,经常有人一次买一盒。

  在北辰区一家大型超市的文创专柜,最醒目位置就摆放着盒装出售的“小马宝莉卡”。一款名为友谊永恒卡辉月包的产品,售价180元,在产品外包装上印着“每包必出一张漫画故事卡”字样。还有一款趣影包,售价59.8元,外包装上写着 “每包补充包卡牌为随机封包,有几率会获得重复卡牌”。两个产品的盒子上都有提示:“本产品不得向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出售,8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购买需取得监护人同意。”

  这些提示源自一份文件,南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华苑街市场监督管理所负责人告诉记者,2023年6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要求盲盒经营者不得向未满8周岁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向8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商品,应当依法确认已取得相关监护人的同意。也因此,向小玲出售“小马宝莉卡”的文具店经营者并未违规,他们介入调查后,双方已经自行和解,经营者退还了小玲父母部分购卡款。

  小学生“疯狂”购卡为社交

  正在上小学三年级的晗晗(化名)告诉记者,班上一半以上的同学都在玩“小马宝莉卡”,大家会偷偷把卡带到学校,比谁的稀有卡更多,获胜的一方总会获得别人羡慕的目光。谁玩卡,谁就和同学有共同语言,经常有同学将拆出来的低级别卡或者自己已经有的重复卡送给同学,你来我往,同学之间关系越来越好。

  杨女士的孩子正在上小学四年级,她说女儿曾经要求用她的手机看直播拆卡,并央求妈妈让她在直播间买卡,“我看过直播间的消费者留言,言语比较稚嫩,应该是中小学生。”而她曾经问过女儿为什么喜欢拆卡,女儿说拆卡很刺激。虽然在直播间下单需要勾选“我已成年,并知晓拆封后不退不换”的购买须知,不过,屏幕前点击该购买须知的人是否成年,无有效的证明手段。

  ▼记者手记

  加大对公众的宣传引导

  沉迷“小马宝莉卡”,有的孩子偷拿家长钱买卡甚至去店里偷卡,对未成年人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对此,有法学专家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有“射幸合同”的概念,指通过一定概率才能获得收益的经营行为,这种行为又分为两种,基于技术和基于运气。卡牌和盲盒类似,购买是基于运气和概率,已经偏向一种博彩行为。而博彩的不确定性是具有一定成瘾性的,长期购买此类商品,会对未成年人的身心造成不利影响。采访中发现,对这样的产品销售管理难度比较大,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对商家营销行为进行限制,采取有效手段加强对购买者准入机制的监管,并加大对公众的宣传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