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教授在查房 摄影 宋晓琳
“关爱市民健康,共享美好生活”天津市健康巡讲活动2024年“健康大讲堂”第六讲日前在武清区开讲。本期“健康大讲堂”邀请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李新教授,进行了《气象医学与气象相关疾病》主题讲座。讲座中,李新教授讲解了气象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疾病防治措施。
近年来,气象相关疾病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医学专家重视。研究认为,气象因素与脑卒中、心脏病、糖尿病、慢性肾病等17种疾病有关系。我市在国内首创寒潮、热浪气象健康风险预警,推动了极端天气下脑卒中的有效防控。李新教授说,老年人血压、血糖自我调节能力减退,季节交替、极端天气、气温突变等气象因素会导致血压、血糖异常波动,进而诱发心脑血管突发事件。她建议老年人日常坚持服药的同时要规律监测血压、血糖。天气变化时可增加监测频次,出现指标波动或控制不佳要及时就诊,一些老年人很可能需要调整基础疾病治疗方案。一旦出现不适,如言语不清、口眼歪斜、肢体无力、行走不稳、剧烈头痛、意识障碍等卒中症状或者持续性胸痛等心肌梗死症状,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寒露大雪卒中最高发
10月季节交替考验脑血管
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是我国疾病致死、致残的第一大病因。国内外医学专家一致认为季节和温度等气象因素对脑卒中影响显著。李新团队研究发现,月气温水平及月气温变化对男性、年龄大于70岁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影响更大。李新教授说,脑卒中根据脑血管病变不同,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就季节而言,我国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季节特点是北方春季高峰、夏季低谷,南方相反;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北方春季高峰、南方秋季高峰,南北方夏季均为低谷。
就温度而言,寒潮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其影响从寒潮第1天开始显现,可持续到此后第4天,最长可达7天。气温越低,出血性脑卒中风险越高。因此寒潮来临,卒中高风险人群的警惕性要持续一周左右。热浪对脑卒中发病影响具有即刻效应,高温暴露当天就对高风险人群有很大影响,且可达到最大值。
另外,节气也对脑卒中发病有影响,李新团队对天津市10家三级医院自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脑卒中的16万余例住院病例研究发现。缺血性脑卒中日入院人数最高节气是寒露,其次为霜降,最低节气是立春;出血性脑卒中日入院人数最高节气是大雪,其次为寒露,最低节气是夏至。也就是说,早晚温差大的10月是脑卒中的高发季节,高危人群此时要特别关注血压、血糖变化。
太冷太热都威胁心血管
温差超9.4℃心梗发病增加
“气象因素同样对心肌梗死等心脏突发事件有很大影响。太冷或太热都可导致心肌梗死发病率的上升。”李新教授说。在2003年针对因心肌梗死就诊的患者研究发现,日平均气温<15℃或>25℃时,就诊人数明显增多。一天内的温差超过9.4℃,在未来的1至2天后,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恶劣天气,尤其是低温,与心肌梗死风险升高关系密切。此外,低气压、较高的风速和较短的日照时间也是心肌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另外,李新团队研究发现,我市冠心病发病在全年中存在两个峰值,一个是10月至12月,一个是2月至4月。天津市冠心病高影响气象因素分析表明,气温、气压对70岁以上的冠心病患者影响更显著。寒潮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大于高温影响,而且影响时间要更长一些。24小时变温、24小时变压,对冠心病女性患者的影响明显一些。
血压血糖受季节温度影响
气温变化大勤监测调整用药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首要危险因素,而温度和季节等气象因素是引起血压波动的潜在危险因素。各国临床观察结果一致的结论是温度的变化可影响血压波动,温度下降血压升高。而一天之内或数天之内温度的大幅度变化对血压波动影响最大。普通人一般冬季血压要高于夏季,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季节波动幅度更大。
和血压一样,血糖水平同样受季节和温度影响,对老年人心脑血管造成威胁。通常血糖冬季呈上升趋势,夏季呈下降趋势,北部地区波动趋势更为明显。李新团队研究发现,天津市人群空腹血糖水平随气温降低而升高,在1月达到高峰,7月达到低谷。
李新教授表示,老年人有意识地监测血压、血糖,对减轻脑卒中、心肌梗死负担具有重要意义。季节交替、温度变化时,老年人要勤测血压、血糖,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特别是高血压专科门诊的医生都会根据患者冬、夏季及早晚血压情况调整用药,内分泌科医生则根据血糖情况调整用药。
李新教授特别提到“候鸟”式养老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管理。“候鸟”老人冬季由北南迁,春季返回原籍。在此过程中,他们数小时内跨越两个或以上不同气候带,两地温差可达25℃至55℃,短时间内生活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气温骤变极易引起血压明显波动,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突发事件的风险。因此老年人到达新环境后,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症状,每天监测血压,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
极端天气防卒中心梗
高温寒潮防护各有侧重
夏季高温脑卒中健康防护建议。第一,保证每日充足的水摄入量,每天推荐至少摄入1500毫升,肾病患者应酌情限量,室外露天工作者或大运动量者则应酌情增加。饮食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电解质。第二,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根据气温日变化适度调整锻炼时间,推荐选择清晨、傍晚时段,避免高温时段户外活动。第三,使用空调时,建议室温调节在26℃左右为宜;每天应保证充足的高质量睡眠,成年人以7小时至8小时为宜,避免情绪急躁引起血压波动。第四,老年人群体温调节能力减弱,空调温度维持27℃至28℃左右为宜。特别要注意从室外进入室内不要立即打开空调,给身体适应室内温度的缓冲时间。
寒潮脑卒中健康防护建议:减少户外活动,加强防护,注意防寒保暖;合理安排锻炼时间,避开早晚寒冷时段;合理饮食,减少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如猪肝、猪心、蟹黄、鸡蛋等,多吃高纤维食物,如玉米、小麦、白菜等。记者 赵津
■ 相关链接
脑卒中气象预警
受众7200万余人次
气象医学作为一种新兴交叉融合学科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学、气象、环境等多领域专家的重视。近年来,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市气象局、天津市健康气象交叉创新中心等多部门合作,通过“气象+健康医疗+服务”的创新模式,对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天气变化密切相关性疾病进行风险预警,起到了有效预防作用。2021年11月5日,市健康气象交叉创新中心联合市气象台,在国内创新性地首次发布了寒潮脑卒中橙色预警。截至目前,共发布脑卒中气象风险预警18次,其中,寒潮脑卒中气象风险预警13次、夏季高温脑卒中气象风险预警5次。寒潮和夏季高温脑卒中气象风险预警总受众7200万余人次。历年同期入院病例对比研究显示,预警后日均卒中住院人数降低5.2%至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