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软实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专家观察
以精神之力产业之功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4年09月09日  靳方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天津时提出了“四个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新时代新征程上,文化建设既要为高质量发展赋精神之力,又要赋产业之功。

  天津滨海新区具有独特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是国家级创新驱动示范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是天津的经济龙头、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引擎,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最近,国务院制定专门政策措施,支持天津滨海新区增强和发挥支撑京津冀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文化工作一定要乘势而上,为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赋强力、增实效。

  一、在文化传承发展中增强文化自识自信。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而文化自识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源泉。反映中华民族心怀理想、勇于进取、锲而不舍精神的上古传说“精卫填海”,就在当今的天津滨海新区。滨海新区曾是我国近代“自强”“自富”洋务运动和民族工业兴起兴盛之地,坐落于滨海新区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曾勇立改革开放之潮头,高扬起“开发区大有希望”的旗帜,创造了连续15年位居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第一的奇迹。滨海新区成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级综合改革创新区,如今又承担起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战略支点、新的经济增长极的新时代历史使命。为此,滨海新区应该进一步凝练历史文化,加强文化自识,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以工业、海洋为内容,爱国、创新为内涵的滨海文化传承发展,彰显滨海新区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质,在文化自识自信中建设文化强区,担负新时代使命。

  二、在文化传承发展中促进文化自为自强。在文化传承发展中善作善成的基本方式和路径就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文化自为、实现自强。滨海新区必须坚守马克思主义之“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脉”,不忘本来,开辟未来,扬滨海文化之特、创滨海文化之新、强滨海文化之优、显滨海文化之能,在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中善谋善创、善作善成。文化产业是实现文化“双创”的重要途径,滨海新区人文地理特质鲜明,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文化科技融合深入,文化产业基础良好,拥有若干世界之最和全国之先,以泰达航母主题公园、国家海洋博物馆、滨海文投公司、好传文化公司、智慧山文化产业园等为代表,已经形成一批具有骨干性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运营主体、孵化平台等,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未来可期。

  三、在文化传承发展中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新征程的主题,更好地服务主题是文化传承发展善作善成的应有格局和价值。滨海新区的文化创新创造应着力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赋价值之向。人民共享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文化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宣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价值取向。二是赋精神之力。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精神高能量焕发,文化工作必须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力量。三是赋企业之道。高质量发展需要高品质的企业和企业家。文化工作要重视企业、服务企业,弘扬企业家精神,赋予企业文化力量,增强企业内生性动力,推动企业内涵式发展,不断实现以文兴企业兴产业。四是赋市场之优。文化工作要努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舆论氛围和人文环境,促进市场体系和营商环境优化,充分激发市场消费能力和经营主体活力。五是赋政府之策。如何在转变政府职能中强化政府职能,强化政府宏观经济治理能力和发展规划导向作用,需要文化工作者特别是社会科学工作者发挥智库作用,为政府决策建言献策。六是赋产业之功。文化产业的核心资源是文化,文化产业特别是文旅产业与大众消费有着广泛而直接的联系。文化产业是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方式,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具、长远利益与现实利益兼顾的特别产业,是直接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大有前途的产业。滨海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充分表明了滨海新区文化产业必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使命新机遇中迎来更加广阔而灿烂的明天。

  (作者为天津市政协文化和文史委主任)